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工业革命冲击了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寻求就业,大量劳动力进入新兴工业聚集区,这导致了两方面问题的出现:一,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很多劳动力,但一些农村人口失去生计而成为“危险的职业讨饭阶级”;二,许多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和身体等原因,不能获得工作,而且由于各地区的劳动力分布不均衡,劳动力过剩的地方会出现失业、贫困现象。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吉尔伯特法》对贫民实行“院外救济”。1795年,英国实施“斯宾汉姆制度”,根据食品价格决定基本工资标准,对不能达到这一基本工资标准者,由政府给予救济补贴。19世纪中叶,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斯宾汉姆制度提出批评,认为这种制度有可能带来英国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强烈要求对济贫法制度进行改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主要内容有:18377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将救济对象严格局限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幼身上;废除以教区为单位的救济行政,实行中央督导制,组建济贫法实施委员会管理救济工作。

——摘编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劳动力政策及其特点》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内容,并对《新济贫法》进行评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伦敦人口在1831年达到159.5万人。当时,伦敦虽然形成铁路干线的基本格局,但并没有解决城市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不过,铁路建设为后来伦敦地铁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准备了人才和技术的条件。市政律师查尔斯·皮尔森提出修建地下铁路的建议,并做了大量游说工作,使修建地铁的法案在1854年获得伦敦市议会的通过。伦敦市政府组织强烈支持地铁工程,并购买了价值200000英镑的都市地铁公司股份。经过四年施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正式开通。地铁不仅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而且把大量市中心人口疏散到郊区。1877年,伦敦区域地铁线路延伸至威斯敏斯特,从而推动了贝德福德公园的开发。还有在肯辛顿附近举办过许多展览会,每年大量游客都蜂拥而至,这主要归功于地铁公司发行了只需1便士的往返票。

——摘编自贺鹭《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地铁》

材料二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地铁于1965年开工。作为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修建包含着无数创业的艰辛。由铁道兵等组成的施工队伍,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地铁一期工程就建成通车。受“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影响,北京地铁建成了一条不符合运营要求的“战备线”。1978年,北京地铁全体职工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连续奋战,改造和整治设备,为首钢等西郊大厂上万名职工提供了上下班交通工具,为他们每天减少一个多小时的出行时间,而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地铁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过渡起到关键作用。1996年,北京地铁开始实行3分钟间隔运行方法,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现象得以缓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中心区人口、产业向新城转移,由地铁等方式组成交通网连接通州、大兴等新城。到2050年,中心区至较远的卫星城可在70分钟左右到达,为把北京建成宜居城市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

——摘编自王德兴《北京地铁4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地铁修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京地铁修建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析伦敦地铁与北京地铁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英国先后于1651年和1660年两次颁布《航海条例》,使得英国确立重商主义理念,对外贸易得到发展,海上实力逐步增强。英国对荷战争的最初目标是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使它逐渐赢得了大西洋、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制海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使其能在对外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英国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其增加军费投入、提升军备水平、发展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海军舰队提供了充足保障,便于英国掌握最大限度的制海权。在此助推下,英国海洋实力大为增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确立。

——摘编自张景全、吴昊《海洋话语与国际秩序转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国内有识之士编译出版的一些著作已经开始涉及海防问题。但译著整体还停留在“编译”阶段,即将西方国家的报刊著作进行摘录、改编和翻译。译员主要是来华西方传教士、中国官员以及幕僚,阅读群体也限于政府及军事机构的主要决策人和部分知识分子。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海防著作翻译出版,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天津机器局、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1886年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翻译出版了《英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德国海军条议》和《俄国水师考》等多部重要著作,使得国人对于世界海军发展的主要动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表现。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1-06-01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专用-卷01
4 .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告诉世界,西方国家由于率先实施自由贸易和放任自由的产业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和企业家精神,从而获得了空前的经济实力。是这样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富国陷阱》导读图


——摘编自《得到听书》(英)张夏准《富国陷阱》

材料二   英国从征收高关税到实行自由贸易,并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历史的突然转折。在1848年时,英国还对1146种商品征收关税;然而,仅仅12年之后的1860年,英国就只对60种商品征收关税了,征税品类减少了95%。

——摘编自《得到听书》(英)张夏准《富国陷阱》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后发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以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重大悖论:中国并没有按照西方国家给出的标准药方来发展经济,属于不好好听课的“差学生”,但是,这个“差学生”考出的成绩,却比那些认真听课、笔记一字不落的“好学生”要好得多。这就让开药方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很尴尬了。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质疑:难道我们拿到了一个、假药方?

——摘编自《得到听书》(英)张夏准《富国陷阱》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英、美两国都曾是高关税国家,为何英国要在1860年、美国在二战后都不约而同地都推行自由贸易(即低关税)政策?
(2)材料一中,作者说“当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后,然后用武力强制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自由贸易(即低关税)政策。”请你以中国为例,为作者补充一则佐证史实。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这个“差学生”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2点)
(4)依据材料一,请你归纳作者认为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路径有哪些?(至少写出3点)
2023-08-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调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宪章》第33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与鱼梁概需拆除,从13世纪到18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世纪末以来,大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河。到了19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1876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泰晤士河三文鱼消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治理河流污染的特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3-01-11更新 | 24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状况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1773年,英国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802年获得政府的批准与承认,这直接促成了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高峰伦敦之外也出现了几十家交易所。通过交易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成为拿破仑战争期间军费的重要来源。商业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获利丰厚。19世纪前半期,运河、铁路公司、纺织企业纷纷上市融资。刚刚发明的有线电报成为交易媒介,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频率
19世纪下半期伦敦证券市场向海外投资急速倾斜,把美国的铁道债券、印度或澳大利亚的证券等加入了交易对象,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无线电和电话成为新的交易媒介
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债券交易大大减少,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地位遭遇了纽约的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严重冲击了英国证券市场,交易市场一度混乱
二战后各地的交易所先是整合为七家,后又并入伦敦交易所。20世纪80年代,伦敦交易所进行了改革,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了24小时全球交易。英国证券市场重现繁荣,伦敦证券交易所仍为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但名次已经在纽约和东京之后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出现高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中国出现了大量“官督商办”企业,这些企业名为“商办”,实由官府控制。现代股份制企业要求以严格、科学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否则,企业就根本不可能有效地运作。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腐败性是它们适应不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原因。其结果引起了“官督商办”企业本身及其从业人员的分化与转化。

——摘编自(美)费维恺著,虞和平译《中国早期工业化》等

材料二   随着贸易半径的扩大,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兴起,英国商人在继承了旧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合伙制的组合形式,最终开创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股份公司。到17世纪末,英国商人不再用获得特许状就可以成立一个法人企业,摆脱了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控制,具备了私人企业的性质。

——摘编自李新宽《重商主义时代英国企业组织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早期企业的不同。
(2)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的差异是中英两国早期企业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观点。(要求:赞成、反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英国人口为280万,到1600年,全国人口则增加到400万。其中,城市人口的增幅更加显著。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而在生铁量产之前的英国主要利用木料来建造船只,其中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

材料二   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三   到1885年,美国洛克菲勒的标准油公司已在美国国内建立了牢固的垄断统治,并把它的70%的产品远销到国外,它占有了英国煤油销售市场的三分之二。英国商人塞缪尔于1896年成立了石油公司,为了避免被标准石油公司吞并,与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合并成立了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同时,在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也发现了石油,苏格兰商人组成了伯马石油公司开采,但是缅甸的石油产量还不到世界总量的1%。当时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炼制成煤油作为照明的燃料,它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还远没有像后来那样发展起来。

——摘编自江文娟《略论英国石油工业的早期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石油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商业的兴盛,明朝为商人服务的有关交通、经商的书籍被纷纷刊行,成为后人了解明朝商人经商路线的基本素材。1570年,徽商黄汴编撰《天下水陆程》不仅包括各商路的方向路程、沿途驿站名称、行程风险、食宿条件、行会组织等,还有许多集镇和村落名、河流名。官员旅行,有驿站可以吃喝休息;商贾旅行,哪儿有村落,哪儿需渡河,都要自己操心。明朝后期,政治上宦官擅权,不得志的士大夫们渐渐疏远政治,流连于山水之间,调查当地的民情风俗,这种行为被称为“宦游”。文人们在适宜季节与朋友出游,“不必矫情,不必递性……直心而动”。他们将所行、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形成了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游记,其包含着明朝人特有的对科学的追求,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观察。其中,徐霞客、王士性两位大旅行家的著作就是观察、描写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典范,是地理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独立学问的标志。

——摘编自傅林祥《交流与交通》

材料二   工厂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机器强迫人按照机械的节拍从事劳动。城市化使人们的生活空间缩小,工作压力增大,住房紧缺,环境污染,道德水平降低,人际关系冷漠……所有这些弊病使人们想要逃避节奏紧张的城市环境,回到宁静的大自然中去。工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而是更多流向资产阶级,从而增加了有财力外出旅游的人数。产业工人虽然在经济上受资本家剥削,但毕竟是自由人,有迁徙外出的自由,再加上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工资并给予他们带薪假日,土地所有者不再垄断权利,财富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分配,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得到了提高,这些变革都导致了“有闲”阶层的急剧扩大。由于社会财富大量涌现,温饱不再是生活的目标,各阶层开始购买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范围更大的商品,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之一。

——摘编自郭文康《工业革命与近代旅游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旅游兴盛呈现的特征,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旅游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旅游兴起与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4-02-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的社会财富出现普遍增长,无论是上层、中层还是下层的收入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新兴的中等阶层不仅人数众多,在消费观念上也有别于上层社会。与上层盲目追求奢侈消费和炫耀式消费不同,中产阶层更喜欢新商品,更注重舒适、便利和品位。这使得中等阶层取代上层,成为消费的主力。与此同时,原来由上层专享的咖啡、茶叶等奢侈品的价格大大下降,逐渐成为全民共享的普通消费品。据估计,英国男性识字率由16世纪的20%增至18世纪的60%,女性识字率也有所提高。歌谣集、近代小说逐渐兴起,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阅读书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材料二   18世纪,一个新型的消费社会在英国逐渐形成。伴随着消费社会形成的是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为了“迎合购买者的自命不凡”,供应商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改进技术以推陈出新。咖啡馆、酒吧、图书馆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在咖啡馆,等级和出身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座位向所有人平等开放,“每个角落都是自由的”。与英国人消费同步发展的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过程中的冲突、压榨和战争。美洲的种植园专门服务于英国的消费者,为了维持种植园的生产,英国人的奴隶贩子运来了黑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英国社会消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新型的消费社会”形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