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工业文明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单元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摘编自刘其、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3 . 计时——记时——纪史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2020-10-22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20十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选择性必修2-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外国
鸦片战争后,开设宗教、西学等课程的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出现。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机械学校等出现。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
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
1848年,法国教育部长卡诺向国会提交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改革方案。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1895年,盛宣怀创立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仿造西方学校体系,分为初、中、高级,具有近代三级学制雏形。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立上海经正女学,兼修中西学科。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理念,指出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之上。
19世纪下半叶,在曼彻斯特等城市涌现了私立的、男女均可入学的新大学。
1899年,英国成立教育委员会,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20世纪初,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近代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23年陶行知与晏阳日初等倡导推行平民教育,关注农民和乡村的教育问题。
1906年,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指出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工业经济输送技术工人,二是通过文化传递整合社会,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有爱伦、罗素等人,关注妇女、儿童、平民,注重教育民主化、品性化。
1924年英国发布《哈多报告》,“人人受中等教育”的理想模式被广为接受。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1799年1800~1899年1900~1939年
国家重大事件次数占世界百分比(%)重大事件次数占世界百分比(%)重大事件次数占世界百分比(%)
英国752513022.159513.97
法国722410017.07355.15
德国421417329.4713019.12
意大利248101.70101.47
中国134.3320.3451.18
俄国(苏联)62294.94405.88
美国20.66559.3721131.03
日本71.03
世界总计300100587100680100

——摘编自李京文主编《国际技术经济比较——大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表为近现代不同时期各国科技发展简况表。根据表中信息,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016-12-12更新 | 1572次组卷 | 2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