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右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有关机器人的想象画。此想象画客观上反映出
A.西方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B.工业化导致了劳动力缺乏
C.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D.动力革命对人们影响深远
2 .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等“八大财团”,日本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等“四大财团”,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待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直接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这说明
A.中小企业占据主导B.工厂制度逐步瓦解
C.垄断组织已经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3 .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21-04-27更新 | 735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下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三角贸易。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分别提取图中三角贸易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04-26更新 | 6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18世纪,英国商人开始运用一系列销售技巧,包括市场调查、折扣计划、传单、报纸和杂志告以及不满意退货的承诺等来促进商品的销售。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生活水平需要提高B.商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C.自由主义强化竞争意识D.传统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6 . 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如下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业革命”D.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
2021-04-08更新 | 24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

首先是农业革命。它开始于15世纪末圈地运动的发生,结束于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小麦产量在150年间提高了77%,1697-1765年间平均每年出口谷物50万夸特,一时间英国被誉为“欧洲粮仓”,为工场手工业成长准备了工业原料和劳动者。

其次是商业革命。从17世纪中叶开始,通过一系列航海条例和商业战争,排挤了商业强国荷兰和法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18世纪70年代初,英国出口到“新市场”的产品,比世纪初增加了近8倍。贸易加速了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场化生产规模,催生技术革新。17-18世纪的100年间,通过奴隶贸易,英国资本积累获得重要发展。

第三是人口增长。英国人口在16世纪增长较快,19世纪达到高峰。这对工业革命有重要作用。

第四是手工业发展。英国纺织业是现代工业敲开农业社会坚冰的第一个产业,它把整个民族的注意力从农业转移到了非农产业上……它在资本积累、企业集中、产业分工、技术进步、批量生产、产品市场化、劳资关系等诸多方面,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间接贡献。

——摘编自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很容易学会使用“批量生产”这个术语,却很难领悟到“批量生产”代表着制造业革命的开始。“底特律自动化”是直接来源于美国的亨利·福特T型汽车这一工业革命成果。采用这种作业法生产的部件具有如此之高的精密度,使所有零部件互换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大批量商品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查尔斯·辛格、E·J霍姆亚德、A·R霍尔《技术史》


(1)马克壵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开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成就分别是什么?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科技革命使交通工具出现了哪些新成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批量生产”带来的主要影响。
8 . 下图反映了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对此状况出现原因的解读有误的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B.政府政策的支持
C.垄断资本的出现D.殖民市场的开拓
2021-03-22更新 | 377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面为1750-1850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社会阶层数量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83.0
中等阶级14253.4
底层中等阶级8531.95
劳工阶级3111.65

A.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流动
B.社会阶层的向下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中等阶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力
10 . 人类社会就是在推陈出新中不断进步。

材料一   谭嗣同在18961897年间陆续写成的《仁学》中提到:“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中谭嗣同的主张。

材料二   何为“工业革命”,学术界对此历来意见纷呈。英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引发革命贡献最多的两个人是亚当•斯密和詹姆斯•瓦特,他们摧毁了旧世界并建设了一个新世界。而英国经济史学家乔治•昂温说:当我们回首过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产业革命持续了200年,而在这以前还准备了200年。“工业革命”一词常常令人困窘,因为被称为革命的经济变化是渐进的,你不可能找到这个变化的开始和结尾。


(2)你如何看待上述争论中的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时间我国太空科技的历史资料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
1986年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90年“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2000年成功地将第一、二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2003年
(3)结合所学完成上表,谈谈你对“我国太空科技发展”的认识。
2021-03-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