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机器大工业生产使分工、协作和生产社会化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工业化以此为基础展开,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等社会化联系的广泛发展及生产技术向世界扩散,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这反映了近代科技发展促进了
A.……资本主义的拓展B.世界市场的形成
C.生产的社会化分工D.社会关系的变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在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波动。这种波动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更简明地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麦迪森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182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2这样几个阶段。他列出了某些指标以显示各个阶段的增长状况和经济特征。见表1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阶段时间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出口量
第一阶段18201870187019132.22.51.01.42.94.03.9
第二阶段191319501.91.21.71.0
第三阶段195019734.93.85.58.6
第四阶段197319792.52.04.44.8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请回答:
根据上表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任意选其中两个阶段),并分析其理由。
2021-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5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重点练)
3 . 棉布生产的一百年

棉布与我们晨夕相伴,它是如何生产出来,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明清时期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二   1833年,埃伦·胡顿刚满10岁,但她已经在棉纺织厂工作了两年—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她每天早上5点半到工厂,晚上8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一旦没有跟上快速运转的机器,接上纱线的断头,她就要被鞭打。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

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全集》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英两国棉布生产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棉布生产的发展状况如何。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百年间中英两国的棉布生产?
2021-02-1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区之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代,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崇信佛教,且极力倡导佛教发展。如仁寿年间,全国重要、高规格寺院达3792所,剃度僧人23万之众,造像、写真、译经等诸项佛教事业,亦颇具兴盛。

唐代,国力强盛,交通发达,使佛经多元化传入,译经成果亦颇为突出。其中高僧玄奘西游归来译经论75部、1335卷;高宗时义净取经译经论61部、239卷。佛经的大量翻译,亦使佛教法会盛行,广泛传播,深入民间。在唐代,统治者实行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道养生的三教并用政策,佛教在统治者的推崇下趋于盛行。

——摘编自董鹏昭《我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1)依据材料,比较隋唐两朝佛教传播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传播的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南美洲、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移民到了西半球。19世纪早期,大多数移民来自英伦诸岛;在19世纪中叶的10年间,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到了19世纪末,则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英国移民常常是为了逃避危险的工厂和早期工业城市的肮脏环境,大多数的爱尔兰移民是由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铃薯饥荒而背井离乡,上百万的犹太人因为沙皇的排犹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离开俄国。这些移民中的很多人加入了美国的劳动力大军,在新的工业中心如纽约、匹兹堡和克利夫兰定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依据材料,概括世界范围内移民浪潮的发展变化。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

材料三   187111月,明治政府决定派遣由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等4人为副使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在考察中,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岩仓具视早就强调日本国体的特殊性,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于渐进主义”,应以普鲁士宪法为模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主张。
2021-02-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B.工人劳动时间过长
C.产业工人的健康受到危害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6 . 1835年,英国《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设立了179个由市民选举议会进行自治的市镇。该法令的颁布
A.君主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自治市议会不用在接受监督
C.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2021-01-29更新 | 777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采用流水进行生产。工厂管理制度的优势体现在
①标准化生产   ②提高生产销路   ③提高生产效率   ④挖掘工人劳动潜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 . 1776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1116日,乾隆皇帝谕旨“删销书籍,以正人心”。

——转引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这些在大陆会议上集会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并经他们授权,向世界最高裁判者申诉,说明我们的严重意向,同时郑重宣布:……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

——《独立宣言》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里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才能迅速推动财富的积累。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然后,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二》第97页插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说明中、美、英三国政府在1776年时国家事务的侧重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最富有国家的主要原因以及英国政府打造“世界工厂”所采取的措施。
(3)从某种程度上说,从1776年开始,中、英、美三国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或走向。请从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上简要说明之。
10 .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B.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