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的新发现一般出现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大规模地应用推动下一个大的上升阶段。工业革命以来的三轮康波周期如下:

长波周期

繁荣期

衰退期

萧条期

回升期

第一轮(63年)

1782—1802年(20年)

1815—1825年(10年)

1825—1836年(11年)

1836—1845年(9年)

第二轮(47年)

1845—1866年(21年)

1866—1873年(7年)

1873—1883年(10年)

1883—1892年(9年)

第三轮(56年)

1892—1913年(21年)

1920—1929年(9年)

1929—1937(8年)

1937—1948(11年)

——摘编自周金涛等《涛动周期论》

材料二   管理与组织变革贯穿于历次长波当中。18世纪90年代,工厂制凭借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严格的劳动纪律,成为纺纱业的主流生产组织方式。诸多行业纷纷效仿。蒸汽动力代替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为工厂的选址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也促进了工厂制的流行。……(19世纪下半叶)在制造业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市场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领域内出现了最早的跨国公司,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专业管理团队为基础的“泰勒制”发展起来,企业管理逐渐从车间上移至管理团队。

——摘编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和第三轮长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并分析这两轮经济发展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工厂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
2023-11-22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878年,恩格斯认为“现代的大工业……造成了资产阶级这样一个享有全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垄断权的阶级,但(危机表明)它已经无力继续支配那越出了它的控制力量的生产力……如果要避免整个现代社会毁灭,就必须使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一个会消除一切阶级差别的变革。”材料认为工业革命(       
A.推动了西欧福利国家形成B.促进了劳资关系改善
C.客观上加快社会革命步伐D.促使了垄断组织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4 . 19世纪的伦敦共爆发过四次大型的霍乱。某学者注意到,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在1849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霍乱传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由此可见,19世纪伦敦霍乱的流行(     
A.导致伦敦的城市人口急剧下降B.促进了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
C.凸显了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恶果D.是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英国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在纺织业上获得先发优势,但在染布工艺上存在巨大缺陷,而德国凭借稳定的工业染料和染色法大大提升了其纺织业的竞争力,进而带动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发展。德国由此开启了新一轮工业革命。这说明(     
A.德国的纺织业领先于世界B.核心技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C.轻工业与重工业协同发展D.德国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2023-04-18更新 | 1060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棉布是中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见证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松江府在明清时代地处重赋地,松江府“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据正德《松江府志》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布销往欧洲的时代,远早于有些学者表述的18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销往英国为嚆矢,而起始于16世纪中后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东来之后。明后期的中菲贸易及随之兴起的马尼拉大帆船远洋贸易,原来一向以为只是生丝丝绸贸易,其实棉布与丝绸等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残存下来的马尼拉海关档案显示,清朝初年开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一般均装有数量不等的南京布。

——摘自范金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等

材料三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纺织工业的兴衰决定了西方整个物质的历史。首先出现的是亚麻时代,随后是羊毛时代,再后是棉花时代——或者说人们为棉花而发狂。正是由于有了棉花,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了。棉纺织业与印度、非洲和美洲的贸易联系在一起,与黑奴贩卖活动有所关联,棉纺织业在诸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大型殖民口岸或周围建立起来。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松江府地区棉纺织业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6世纪中后期起,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洲商业竞争中形成的四个国际贸易枢纽,指出档案和历史认识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于哪个世纪?说明大机器工厂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2-01-22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1)历史试题
7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现代史就是一部现代化的发展史,而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通过努力逐渐解除各种束缚而获得自身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材料二近代法国史学家薛纽伯曾说:“旧时的法律是贵族的,它把人分成一些不平等的阶级……现在社会是德谟克拉西(民主)的,它已使一切人在法律之前平等。”

——摘自【法】薛纽伯《现代文明史》

材料三 “机器人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的体力劳动的替代,“机器人革命”则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由于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单一生产单元中对人的需求量相对下降:随着机器复杂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产业工人在多领域的技能和编程、系统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薛纽伯认为“现在社会”法律对人的意义是什么?并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美、法两国颁布的法律文献及其内容予以说明(任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使人得到解放的?“机器人革命”对人产生了哪些影响?
8 . 18世纪末英国公共卫生专家称,“就穷人拥挤在令人作呕、黑暗潮湿、狭小不堪的住宅(这是繁殖疾病的非常肥沃的土壤)的稠密情况而言,曼彻斯特不幸也赶得上,甚至超过了伦敦”。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政府关注社会问题B.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
C.城市化问题凸现D.伦敦经济地位受到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