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苏联在1932年至1933年产生大饥荒之后,依旧将粮食卖给其他国家。其中1932年出口数量为一亿八千一百万公担,1933年的出口数量为一千万公担。这反映当时苏联(       
A.一五计划成效显著B.集体农庄取得成功
C.获得群众广泛支持D.对工业化的急迫性
2024-05-1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1937年10月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措辞强硬的“隔离”演说,指出“世界上无法无天的瘟疫看来确实正在蔓延”,要求对法西斯侵略国像病人一样“隔离起来”。但遭到了《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等有影响力的报刊的猛烈抨击。这说明当时美国(     
A.孤立主义在政治中依然存在B.“中立”的政策已经宣告破产
C.恢复发展生产仍是首要任务D.未意识到法西斯侵略的危害
2024-03-22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1919年3月,埃及妇女举行大规模公开游行示威活动,高举“抗议残杀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完全独立”的标语。随后,她们给英军设置交通路障,设法割断英军补给,抵制英国商品。在此期间,华夫脱党成立了专门的妇女委员会。此时的埃及妇女运动(     
A.旨在抵制英国的武装侵略
B.拉开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序幕
C.迫使英国殖民者撤离埃及
D.体现了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2024-03-21更新 | 37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写道:“欧洲的全球霸权在1914年时似乎是牢固的、永恒的,但只要人们较清醒地回顾一下,便可轻易发觉,殖民地世界中潜伏着的复仇者正在慢慢觉醒,正在对西方统治权发起最早的攻击。”其中加速西方霸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B.亚非拉各洲的民族觉醒
C.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24-01-29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政策可以追溯到苏俄革命时期……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美苏经济关系理应得到顺利发展。然而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苏联在战后经济复兴问题上越得不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立越深化。美苏双方都重新估价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

——摘编自崔丕《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材料二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出台了《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也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滥觞。19491122日,美国又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而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尤其严格……90年代中国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寻求引进预警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寻求在无人机等领域进行合作等。美国大加阻拦并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有关公司中止与中国签署合同。在美国眼里“中国”与“军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与“军事”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摘编自韩旭东《美国对华技术封锁5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扼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中国打破其封锁的主要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交往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928年,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对于这一问题,斯大林说:“这个困难,首先和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使我国农业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使它从生产商品粮食极多的地主大经济和富农大经济转变为生产商品粮食极少的小农经济和中农经济。”为此,斯大林(       
A.实施了农业集体化政策B.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
C.扩大了集体农庄自主权D.允许农民参与自由贸易
2023-12-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简明拉丁美洲史》中写道:“独立战争动摇并削弱了一些社会的基石,但大厦仍然完好无缺。一小群有特权的上层人士,控制着缄默的、有时不安定的广大民众。……土地仍然是财富、声望和权力的源泉,而大部分土地为少数人拥有。”由此可推知,独立战争后,在拉美国家(       
A.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B.英法势力加紧干涉与渗入
C.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未滋长D.存在着新的社会变革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所示为俄国画家里斯·库斯托维耶夫于1917年2月创作的一幅海报(局部),用来敦促俄国人为一战出钱出力。当年11月前几乎每张海报都会出现这个士兵形象。这说明(     
   
A.舆论宣传决定一战战争走向B.一战在俄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思想引导D.一战对俄国经济冲击力较大
2023-09-29更新 | 240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剑江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月,希特勒为排除西线行动的后顾之忧,迅速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举被日本视为“背信弃义”。19406月,德军在西线取得空前胜利后,日本开始调整政策,主动向德国示好,以便借势实现其在亚洲扩张的野心。1940722日,英国拒绝了希特勒的“和平倡议”,并表达了战斗到底的决心,之后美国政府正式公开支持英国的抵抗。在此背景下,希特勒开始寻求能在远东牵制英国并在太平洋制衡美国的盟友,日本成为他的不二选择。经过一系列谈判,1940927日,德国、意大利与日本正式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这不仅未能威慑住美国,反而促使罗斯福总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应对德日的挑战;同时,作为德国盟友的日本也开始寻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日本牵制美国的作用,德国在1941年多次调整对日本的政策,从利用日本在太平洋向美国施加战略压力以阻碍美国参战,转为要求日本攻击英国远东殖民地以转移美国注意力,再到要求日本进攻苏联以迅速结束东线战事,后又改为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以避免德国单独面对美国。德国对日政策的直接目标由“利用日本牵制美国”转为“鼓动日本对美国作战”。

——摘编自李朋、罗一焜《1941年纳粹德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1年德国调整对日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1年德国调整对日政策的影响。
2023-06-18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冲刺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813日)

材料二   19458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2023-06-09更新 | 6190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