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图是一张反映1923年德国街头的照片,照片中卖报的小贩用洗衣篮子装收到的纸币。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用于论证(     

A.一战后德国民众的生活恶化B.工业化拉大了德国贫富差距
C.大萧条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D.大众传媒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7日内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1862年,结束了长期的内战。面对美国、欧洲对皮革、羊毛等产品的巨大需求,阿根廷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为解决劳动力的不足,阿根廷鼓励各国移民,至1914年,欧洲农民定居阿根廷的达到330万人。面对资金不足的困境,外国资本成为阿根廷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来源。1913年,阿根廷的出口总额达到5.19亿金比索,40年来年均增长率接近40%。其中,农牧业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接近97%18801914年间,阿根廷这一时期被誉为现代化进程的“美好时代”,是当时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董国辉《18801914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等

材料二   阿根廷的“美好时代”持续到1914年。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阿根廷的进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民族工业成为阿根廷社会的共识。1946年,阿根廷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政府大力推动下,阿根廷工业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快时期。战后30年间,阿根廷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2.45亿比索,比1944年增加了196.6%

——摘编自徐文渊等《阿根廷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80-1914年阿根廷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问题。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二战前相比,阿根廷的经济政策在二战后有什么新变化,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C.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俄国《新讽刺园地》杂志1917年5月刊登的以“民主共和国万岁!”为口号的漫画《他知道》。漫画中一位衣冠楚楚、看起来有些富态的绅士,站在工人旁边滔滔不绝地说:“兄弟,你为什么需要8小时的空闲时间?你的文化程度还不可以像我一样享受时间。”作者没在画中给出工人的答复,但在漫画的标题中写道:“他知道。”此作品反映出俄国(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迫切性B.恢复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C.建立苏维埃政权时机的成熟D.革命深入发展的必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政府开办外宾商店。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沙俄金币、金戒指、金勋章、金表等贵重物品购买该商店的商品,政府则把交易得来的金属制品拆解、鼓碎、碾磨、融化,最终同沙俄金币一起流向国际市场。苏联这一做法意在(     
A.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B.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据如表可知(     
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原因探究
时间作者论文名称主要观点
1996年薛汉伟等《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
和历史命运》
新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是不完善的,虽然十分重视市场机制,但在实践中把市场的存在
同小农经济的存在相联系
2004年王世涛等《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
原因及启示》
斯大林没有把握住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始终以解决革
命问题的模式审视新经济政策
2005年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
释及其命运
领导层没有取得共识,理解的层次因人而异,谁
执掌最高权力,谁的主张就得到拥护
A.苏联模式存在严重弊端B.历史认知需要适时加以总结
C.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D.新经济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2024-04-11更新 | 128次组卷 | 7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9年1月12日,法国提出组织200万军队武装干涉俄国,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提议,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1919年2月4日,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同意在巴黎和会期间停止军事行动,同意研究沙皇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债务的偿付问题。这表明,苏俄(       
A.避免了协约国的武装入侵B.积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成为国联的重要组成力量D.在巴黎和会起了重要作用
8 . 苏联是冷战时期的大国之一、其发展予人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力量对比的变化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前提条件,……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相继建立,使社会主义形成世界范围的体系,达到了世界领土的26%和人口的35%。第三世界爱好和平的中立和不结盟国家的成长壮大,使社会主义阵营在反对新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了可靠的同盟军,国际舞台上开始出现由欧亚两洲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广大的“和平地区”。

其次,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是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的客观依据。苏联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农业前景同样使人感到乐观……苏联军事力量也有明显增长,在核武装及共运载工具上的进展使苏联“掌握了抵制战争力量的东西。”

第三、武器的破坏力使核时代的和平共处有了更为迫切的必要性,它使人们重新思考把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防止战争及和平共处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平共处对人类命运和各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关注使之有可能赢得广泛的支持。

——梁智华《论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苏联剧变的根本性原因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体现这一模式的体制问题,也就是说,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弊病太多,已经走不下去了,已走入了死胡同,失去了动力机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变迁的原因应该从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中去寻找。对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亦应从制度中去寻找,而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些领袖人物。……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后来不断巩固与发展,二战后还推行到东欧各国。在1933年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后,苏联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利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了经济高速发展,在其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本上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的弊端也在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科学社会主义越来越远。

——陆南泉《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和中国应吸取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理论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2024-04-04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苏联以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为条件,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这一做法(       
A.保证了苏联经济健康发展B.有利于国际关系合作共赢
C.使二战前的国际矛盾加剧D.意在维护斯大林经济体制
2024-03-30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5题 世界现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10 . 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2024-03-27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20题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