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中东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太两大战场的枢纽。19406月,由于法国投降和意大利参战,欧洲经由地中海通往中东的航路基本被切断。若不能保证中东的军需及民用供应,中东必将不战自降,因此,英国视中东供应为头等大事。1941年,英国中东司令部组建了中东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中东各地区分配可供使用的船舶;确定进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审查并批准进口许可证;决定应从哪些国家进口货物;在中东维持小麦及其他大宗货物的共同储备,以供紧急时期之用等。该中心对中东各国的出口货物实行包买、先买政策,使得中东各国政府和老百姓手里持有大量钞票;为了支援盟国,该中心大量进口战略物资,把民用物资的进口削减了4/5,使得中东地区的生活用品短缺,供不应求。1942年,美国正式加入中东供应中心,美国对中东的出口额当年比1939年增加2倍,大大超过英国,但英国凭借英镑的优势地位,坚决抵制美国控制中东。194511月,英美协商解散了中东供应中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供应中心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东供应中心带米的影响。
2 .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19年,列宁指出“如果把‘共产党’这个名称解释为似乎现在就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那就是胡乱吹噓,会带来实际的害处”。这反映了列宁
A.缔造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准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意在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D.正确认识苏俄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1960年,美国对国家安全政策作出局部调整,这使得美国在韩国军事部署发生变化。此时美国在韩最重要的两项事务是驻韩美军装备“现代化”与韩军裁减。“现代化”是指更新驻韩美军的武器装备,包括秘密引入可携带核弹头的双用武器,但美国国务院忧虑这样做会遭到西方盟国的反对。而韩军裁减又会遭到韩国总统李承晚的反对。最终,美国国务院国决定以在韩部署核武器代替韩军裁减:一方面是为了换取李承晚的同意,从而维护缔结不久的美韩军事同盟关系;另一方面,部署核装备可以节约海外军事开支,从而贯彻美国关于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大平衡”的战略构想。在核部署之后,美国对韩国政府的军事动向控制日趋严格,在某种程度上使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进一步固定化。

——摘编自陈波《“威慑”与“禁忌”:艾森豪威尔政府在韩国的核部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大事记

时间内容
19321933苏联同法国、波兰、芬兰等国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32苏联代表在世界裁军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侵略者定义的宣言草案
19349国联三十个成员国邀请苏联参加国际联盟
19349国联全体大会上,苏联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建立国际反侵略的集体安全机制
1934苏联同法国就缔结东方公约的问题进行了谈判
19355苏联先后与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互助公约
193510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苏联在国联积极支持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的决定
19363当德国把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时,苏联呼吁国联成员国起来捍卫国际协定所规定的原则
19368苏联向国联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一旦发生侵略国联成员中任何一国的战争,国联理事会……应迅速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侵略国将被认为是与国联所有成员国处于战争状态
19378苏联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83德国侵占奥地利后,苏联建议立即召开国际会议,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侵略
19389苏联代表在国联大会上发表声明,表示苏联政府愿意根据条约规定履行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义务

——摘编自张继平、胡德坤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的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构筑集体安全机制受挫的原因。
5 . 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实质上可以用两个东西来满足小农。第一,需要有一定的流转自由,需要给小私有主一定的自由。第二,需要弄到商品和产品。”这一过渡办法
A.体现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推动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了现实D.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2021·全国·一模
名校
6 . 1939年,斯大林在苏共(布)“十八大”总结报告中指出:“我国已不再有,或几乎不再有使用落后技术装备的旧工厂和使用古老农具的旧农户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从工农业的新技术装备程度来看,我国是比任何国家都先进的国家。”这说明当时苏联
A.实现了建立工业化国家目标B.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建设
C.冲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D.建设模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2021-04-20更新 | 20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与法国总督观点相符的史实有
①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十月革命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五四运动为争取中华民族权益而斗争
④甘地在印度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广东·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不仅失去所有殖民地,还承担了1320亿黄金马克的巨额赔款。由于主要工业区鲁尔区被法国占领,全国经济陷入普遍的混乱,魏玛政府也放弃了对马克的干预,任由国家银行疯狂地印刷纸币。到1923年底,1块面包售价4280亿马克,1美元可兑换11.7万亿马克。纳粹党等组织趁机宣传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得到了大量破产者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对民主制度感到失望,倾向于用极端手段解决问题。

——据(英)尼尔·弗格森《战争的悲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国通货膨胀的政治影响。
2021-04-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2021·广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9年去过俄国的美国记者斯蒂芬斯认为:“工人阶级的天堂里的生活并不容易……我看到了希望,它很光明。”1933年,英国作家萧伯纳呼吁:“我们最近都去过苏联……充满希望和热情的工人阶级……树立了行业和行为的榜样。”这说明
A.两人都没有看到苏维埃政权的不足B.工人阶级展现出主人翁精神
C.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发展令人担忧D.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021-04-19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列宁去世后,苏联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要实现工业化,保持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基础是农业,是农民。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增强农民的支付能力来发展工业。由此可知,布哈林一派主张
A.加速实现苏联的工业化B.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C.高速发展工业带动农业D.工农业要协调发展
2021-04-19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