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这一转变是由于(     
A.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国际秩序B.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方向
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争引发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日两国于1902130日签署了主要是针对俄国的《英日同盟条约》。因为双方的互有所需,该条约于19051911年两度得到续订。1904年,日本利用同盟的保障发动对俄国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914年,日本借英日同盟的名义向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日本逐步由亚洲强国走向世界强国。自1915年起,英国等协约国向日本订购军需物资,到1918年,在短短约四年时间之内,日本对外贸易增加了3倍。但是,一战后,英国许多官员对待英日同盟的态度可以概括为“英王陛下政府应该避免在中国承担支持日本'特殊利益'的义务”。最终,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英日同盟在华盛顿会议上最后被四国同盟所取代。

——摘编自王蓉霞《再谈英日同盟及其解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日同盟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日同盟被取代的原因。
3 . 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提议:以100万美金在美国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然后,以物易物,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这一建议直接获得了苏俄高层和列宁的批准。这表明苏俄
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闸门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积极推行“新经济体制”D.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4 . 1928~1932年,苏联总计850万农民成了职工,大批政工干部转业到工业部门担负领导工作。同时,苏联政府招聘了6000名外国专家,使工科院校扩招2.5倍,并通过已建成的企业培养了45万名熟练工。这些举措
A.加快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保障了新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C.促进了苏联经济均衡化发展D.支撑了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2022-01-01更新 | 35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考前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蒋介石就意识到:若要彻底实现中日战争世界化,中方须配合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而不是坐待他国指挥。以他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积极的战略导向,迅速决定对德、意、日三国同时宣战,“用意乃在放弃其无关紧要与侵略之德意,而获得利害密切之英俄也,且得对俄对英对美皆有发言之地位”。同时,他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戴尼斯,商讨派军入缅援助英国抗日和联合作战等问题,并通过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当局转告“对香港已积极增援,对安南亦决进击”。在入缅交涉的同时,蒋介石也与美英两国积极商议建立联合军事委员会,制定全盘战略计划。尽管从珍珠港事变爆发后短短十几天的交涉看,蒋介石的战略规划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但这些交涉沟通了各方关系,为中国得到来自盟军的武器和其他援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姜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对美英军事合作的构想及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略规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实施这些战略规划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