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大西洋宪章》签订时,英美就提出战后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美国国务院使开始制定全面的战后计划方案。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国际主义浪潮席卷全美。罗斯福急于抢在1944年选举年的其他候选人之前,宣布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1943年10月19~30日,美、英、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与会代表就美国拟定了四强宣言草案进行修正,终稿更尊重小国的意愿,降低了轴心国及其盟国在战后国际组织的地位,放宽了对苏联行动自由的限制。10月30日,中美英苏外长共同签署《四强宣言》。大致确定战后国际组织的“普遍性”的基本性质、成员构成范围和主权平等原则,为联合国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与<四强宣言》的出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推动战后两强变为四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强宣言》出台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17年11月3日,彼得格勒市副市长在书信中写道:“它(俄国)已精疲力竭,饥荒蔓延,濒临崩溃……看不到丝毫光亮……一切都听天由命,未必会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这一切。”这表明当时的俄国(     
A.战争失败导致社会弥漫着悲观情绪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时局认识不清D.沙皇专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2024-05-1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政府开办外宾商店。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沙俄金币、金戒指、金勋章、金表等贵重物品购买该商店的商品,政府则把交易得来的金属制品拆解、鼓碎、碾磨、融化,最终同沙俄金币一起流向国际市场。苏联这一做法意在(     
A.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B.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情报因素贯穿着战局的始终。早在1924年,美国海军所建立的无线电侦察机构就将日本海军作为主要侦察对象。1937年,美国海军首先在太平洋海域建立了无线电测向站,美国海军在战前对日军M25B密码的破译也对其后来顺利夺取海战的主动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42年,美国在确定日军进攻中途岛的情报后,就巧妙地给日军造成一种其仍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保持军事存在的假象,中途岛海战爆发后,美军情报机构还不间断地将准确的情报传递给各舰指挥员。当美国“海军事先知道日本将要发动进攻的计划”这一消息被公开后,罗斯福总统和幕僚们所采取的装糊涂的态度,却极大地淡化了日军对此事的重视。

——摘编自刘丽《浅析中途岛海战中的美日情报战》

(1)根据材料,从情报战的角度简析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影响。
2024-04-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17年1月,列宁多次强调俄国革命的直接目标就是建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同年3月4日(俄历),列宁则直接提出要准备夺取政权,武装群众,“只有武装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取得了政权,才能有和平”。临时政府成员都是“一些明目张胆地赞成和拥护同德国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B.内外战争形势的严峻
C.沙皇专制统治的动摇D.俄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2024-04-3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恩河战役后,协约国与同盟国在西线的战事陷入僵局。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进攻土耳其欧洲部分的加里波利半岛,打通连接地中海与黑海的达达尼尔海峡,进占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切断土耳其亚欧两部分的联系,支援俄国对德作战。19152月,英法联合舰队强行突入达达尼尔海峡,加里波利战役开始。但海战遭到土耳其军队的顽强阻击,英法海军被迫撤退。随后,协约国在埃及和希腊群岛组织了一支由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士兵组成的、大约7.9万人的“澳新军团”,于19154月发动地面登陆战。双方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较量,协约国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协约国在付出13.1万人死亡、26.2万人受伤的代价后,于19161月秘密撤退,奥斯曼土耳其大获全胜。

——据曾宇《加里波利战役的百年唏嘘》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动加里波利战役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里波利战役英法失利的影响。
2024-04-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2年年初,列宁要求参加西方主导的热那亚会议的苏俄代表团,“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暴力革命”和“流血斗争”的字样,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必要交往中“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这表明,此时苏俄(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松弛
C.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D.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束缚
8 . 1919年7月,列宁指出:今年春夏,城市工人大约只有一半的粮食是从粮食人民委员部那里得到的,另一半不得不从投机商那里得到,前一半支出占他们全部购粮支出的十分之一,后一半占十分之九。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
A.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显现B.市场机制得到政府认可
C.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艰巨D.经济和政治上潜藏危机
2024-04-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列宁在俄国二月革命后说:“觉悟的工人要取得政权,必须把大多数群众争取过来;现时既没有对群众施加暴力的事实,也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取得政权。”可见,列宁认为(       

A.俄国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B.大多数群众觉悟得到提高
C.人民群众应是革命的领导者D.无产阶级尚无夺权的方法
2024-04-0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非殖民化政策的产生并非是要推动世界范围内实现非殖民化,而是要通过非殖民化政策的宣传,增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决意识,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产生分离,进而实现美国在殖民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殖民化”首次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各种场合宣传非殖民化政策,但是由于国际社会的政治中心仍然在欧洲,威尔逊非殖民化政策并没有得到英法等欧洲宗主国的认可,美国依然被排除在国际政治中心之外。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国际联盟并未做出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实现非殖民化的具体规划。二战是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契机,战争困境要求欧洲宗主国承认美国非殖民化外交政策。美国实践非殖民化政策实践的具体表现是废除殖民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废除殖民主义政治体系,以国际托管形式处理战后非殖民化。

——摘编自张世超《美国二战前后非殖民化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提出“非殖民化”的根本目的,并概括美国一战期间推行非殖民化政策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及战后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