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斯大林与布哈林围绕着新经济政策的斗争中,斯大林取胜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政治体制使他拥有组织上的优势。但是,他终究是得到了中央全会多数领导人的拥护。这说明他的胜利背后有其社会基础,这样的社会基础不利于推行新经济政策,而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这说明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B.缺乏相应的政治改革
C.建设理论未得到发展D.急于发展的赶超心理
2023-10-11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3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2 . 如图为1904年10月15日美国《哈珀周刊》封面刊载的漫画《驯狮人》。漫画意在(     

画面中,驯狮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面对从“华尔街”(WallSt)窗口中不断跃出的狮子们——牛肉托拉斯(Beeftrust)、钢铁托拉斯(Steeltrust)、石油托拉斯(Oiltrust)、蔗糖托拉斯(Sugartrust),昂首挺胸,面无惧色,高高扬起手中鞭子,准备让狮子们听其口令。
A.揭露大财阀肆意扩张的罪恶B.抨击垄断资本危害国计民生
C.预示美国即将爆发经济危机D.赞同政府反财团垄断的政策
2023-09-05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6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0年,苏俄耕地面积虽然只比战前减少了7%,但谷物总产量却减少了一半,单产减少了1/3,棉花产量仅为战前的6%,工业品产量也仅相当于1913年的1/7,日用品也极端匮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苏俄(     
A.超前的生产关系脱离了国情B.国内战争阻断了国家工业化
C.和平是国民经济恢复的前提D.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2023-08-3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受有识之士的建议,于1917年选派14万华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作战。华工中的70%来自山东农村,他们许多人目不识丁,但淳朴老实、任劳任怨,渴望能帮家人过上好日子(按照合同,每个华工每月不但可以领到12块大洋,他们在中国的家属每月还有10块大洋的养家费)。华工中的马春苓、孙干是乡村教师,他们去欧洲不仅是为了挣钱,一个还是为了圆“环游之志”,另一个则是怀揣考察欧洲教育的初衷,希望将来回国创办学校,开启民智。华工们在欧洲战场上从事多样的工作:挖战壕、修铁路、排地雷,在火药厂、兵工厂、化工厂、造纸厂等地方工作,有的甚至成为修理坦克、飞机的熟练工。由于敌军炮火、瘟疫和伤病,至少有1万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后约3000名华工在法国成家定居,成为中国较早一批欧洲移民者。比利时伊普尔市一战纪念馆馆长说:“华工是我们一战和当时欧洲历史的重要部分,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帮我们重建家园,我们对一战华工心怀感激。”

——摘编自邓卫华、王阳、应强《一战华工:跨越百年的告慰》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选派华工参战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华工参战的历史贡献,归纳华工的优秀品质。
2023-08-28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德日法西斯化]

材料一   日本人没有把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看作日本利益的彻底失败。在华盛顿签署的条约,是当时国际形势的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这些条约为美国、英国和日本建立联合防御战线提供了可能性,共同遏制苏联国际共产主义与中国民族主义。关于三个强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则上可以理解为,施加于日本的种种限制将在未来执行,这些限制并未触及日本既定的特殊利益,尤其是被日本人视为对自己的生存至关重要的在中国东北和蒙古享有的利益。再次,由于国际联盟缺乏执行任何制裁规定的能力,日本显然能够轻易地从该体系退出,只要它发现有好处就会这样做。只要日本仍然能够通过自由竞争来进行扩张,只要日本在中国东北和蒙古享有的特殊利益没有遭到中国或苏联的威胁,那么,日本对中国作出的让步,例如归还山东半岛,就不会被认为是以不合理的价格来支付结束国际孤立的费用。

——摘编自[日]三谷太一郎《日本为什么脱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二   一战后,德国被套上《凡尔赛条约》的枷锁,在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为纳粹夺取“生存空间”的政策。1935 年,德国宣布不接受《凡尔赛条约》里各项对德国的限制,公然撕毁条约,使德国扩军备战公开化和合法化,摆脱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束缚。随着德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希特勒开始实施具体的侵略计划。日本虽是一战战胜国,但在战后安排中并没有实现预期的设想,因此两国国内的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情绪恶性发展,更容易产生法西斯。当然,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因素中民族复仇情绪更浓。

——摘编自郑寅达《极端民族主义是法西斯产生的土壤》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人没有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看作日本利益的彻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日法西斯上台的相似之处。
6 . 1939年春天,设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的馆长提交了年度报告。报告指出,1938—1939年是博物馆运作最好的一年,有超过45万的参观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战争,包括壕沟和防空洞的修建,应对毒气攻击的防御以及有效伪装的方法。这表明(     
A.绥靖政策已经丧失人心B.帝国战争博物馆加大宣传力度
C.民众对战争的担忧加剧D.全民社会动员取得明显的成效
7 . 有学者认为:“战后时期各国幸运地生活在了这样一种国际关系体系之内:因为它是基于一种权力现实之上的,所以有助于实现秩序,尽管谈不上正义,但却比人们所预期的更好。”据此可知,这种国际关系体系(     
A.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B.为战后世界的和平留下了空间
C.保证了世界秩序的长期稳定D.建立在各大国实力均势基础上
2023-08-16更新 | 47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2023-07-17更新 | 389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真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某学者所整理的1914年欧洲若干国家的基本状况

国别1914年基本概况
英国将德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与其进行海军军备竞赛,与日本结成英日同盟,企图维系其国际地位。国内爱尔兰不断寻求脱离英国自治,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是老牌的殖民帝国。
法国国力不断衰弱,企图通过贷款拉拢一些国家,结成盟友对抗德国,争霸欧洲大陆。以高利贷资本援助俄国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与德国有领土及殖民地争端。
德国煤炭产量由18908900万吨猛增到2.44亿吨,工业实力增长,国民信奉狂热的扩张主义。争夺殖民地,寻求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
沙俄拥有欧洲规模最大的军队,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然而基础设施陈旧,工业化水平极低,资本严重依赖外国投资,农民骚乱频繁。与德国有贸易摩擦。
奥匈帝国经济总童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内部发展不均衡,工业化有明显区域性,境内生活着欧洲最多的民族,民族矛盾由来已久。与俄国在巴尔干问题上有矛盾。

——整理自刘慧《国际体系中的随机性微观事件》

请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1943年,在各国商讨分区占领德国事宜时,美国提议奥地利应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加上德国南部,受美国占领。苏联对此坚决反对,认为德奥应划分为二,奥地利也应由几个大国分区占领。1944年10月丘吉尔和斯大林密谈,对巴尔干半岛有关国家按百分比进行了势力范围的划分,这就是所谓的“百分比协定”。由此可见(     
A.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B.雅尔塔体系利于战后欧洲自主发展
C.苏、美、英自觉遵循“大国一致”原则D.划分势力范围利于巴尔干半岛稳定
2023-07-05更新 | 3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