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详尽地叙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下表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原因基本观点
两大阵营内部紧张的关系协约国和同盟国内部各怀鬼胎,关系微妙复杂。国际关系普遍脆弱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国的战争罪责德国为追求自己的实力强迫扩张
战争机器的发展各国相继扩军;成立总参谋部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想助长了军国主义情绪;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使得战争愈益可能
巴尔干战争巴尔干战争导致东欧国家之间仇恨更加强烈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14年以前,广泛传播的西方乐观主义带有一种国际性质。帝国主义者认为西方领导者给“劣等民族”带来了新的启蒙。19世纪晚期,已初步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国际组织,这为正在发生的国际危机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出路。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思《全球文明史》


(1)请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上述材料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从一战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的历史教训中获得了怎样的历史启示?
2023-06-05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29年,苏联最大的钢铁厂破土动工,其中有美国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有250名美国人直接参与建设。同期,苏联另外两大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札波罗热钢铁厂也是美国援建的。这表明当时苏联(     
A.坚持新经济政策的方向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
C.冲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
2023-06-01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训练(一)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列宁1913年撰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内容(节选)。在这里,列宁意在强调(     
   
A.亚欧革命的性质完全一致B.工人阶级要迎接新的革命高潮
C.世界无产阶级应联合斗争D.帝国主义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
2023-05-30更新 | 31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江苏南通·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被称为“印尼国父”的苏加诺认为民族主义不应该是一种狭隘的排他主义,他将团结了共产党的孙中山作为民族主义者的榜样,号召印尼的民族主义者与穆斯林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团结起来,推翻荷兰的殖民统治。这一主张意在(     
A.获得亚洲各国人民的同情支持B.凝聚民族力量争取国家独立
C.推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D.表达对北伐战争的深切同情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指出:国际关系尖锐化的根源在于日本和德国,它们推动了军备的扩充和帝国主义战争的准备,法西斯侵略势力是世界人民的主要危险。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按照美苏结构性对抗的大战略布局将中国由朋友转变为敌人。这一时期美对华战略观、安全观的核心特征是完全敌视、拒绝接触,中国始终位于美国遏制战略亚洲包围圈核心位置。2010年,美国的战略目标从打击恐怖主义回调至聚焦大国竞争博弈,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战略竞争者”和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大国”,位列美国三大类别战略挑战之首,而在“战略竞争者”当中,中国又排在俄罗斯之前,这就为美国从根本上调整对华战略提供了理念基础。

——摘编自安刚等《探索中美关系新范式及全球安全治理》


(1)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受“威胁”的缘由,并概括苏联为应对“威胁”所采取的外交政策,请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及采取的外交对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应对国际变局问题的认识。
2023-05-26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众美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确定了苏联“二五”计划工业指标。同年6月,苏联一家权威刊物对某些消极现象,如某些工厂生产成本上升等,发表社论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兼顾质和量,“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受到舆论批评B.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存在不足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得以革除D.技术落后导致工业发展迟缓
2023-05-23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7 . 如表所示是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境外投资的现价总值(单位:百万美元。按当期汇率折算)。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欧洲西海岸国家拉丁美洲亚洲非洲
英国11298254368228732373
法国525038611588301023
德国29791000905238476
美国709900164924613
其他33776329961913779
合计1344411172839061004664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扩张的新方式B.欧美是列强资本输出的重点区域
C.资本输出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资产阶级宣称: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体现,立宪制度、法治原则是人民权利的保证。对此,列宁提出:“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代表都等于零”。列宁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     
A.代议制下公民无法参与政治B.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C.宪法的制定服务于阶级统治D.帝国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已经腐朽
9 . 美国自由钟是费城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下图所示为1918年约由25000名新泽西州迪克斯军营官兵摆拍而成的“人类自由钟”,“自由钟”上的“裂缝”清晰可见。当时,“自由钟”的摆拍意在(     
A.激发爱国主义热情B.警示世界大战风险
C.呼吁美国对德宣战D.强化官兵纪律意识
2023-05-15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考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

——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

——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