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后的大国外交

从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到奥匈对塞宣战期间,各大国展开频繁的穿梭外交。沙俄调解奥塞纠纷的同时,又感到再不能像波斯尼亚危机和巴尔干战争那样退让妥协了。于是对德奥态度强硬,表示对塞尔维亚不能坐视不救。法国则坚决支持俄国,其总统普恩加莱向沙皇保证履行法俄军事同盟的义务。法俄两国又都力促英国表明态度,站到自己一边。英国建议把奥塞争端提交一次国际会议讨论,敦促奥俄两国直接谈判;其外交大臣格雷通过各种途径给德国一种印象:在未来的德奥与法俄之间的战争中,英国将保持中立。直到729日,英国政府才向德国表明自己的真实立场:若法国卷入战争,英国不能袖手旁观。德皇这才知受骗,大骂英国是“卑鄙小气的恶棍”。此时又有新消息传到柏林,意大利不打算站在自己的盟国一边作战。730日凌晨,德国政府来了一个急转弯,劝告奥地利人接受英国政府提出的调停。但为时已晚,奥塞已经开战,欧洲战车已经启动。

奥塞之战引发欧洲战争。7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德国要求俄国停止总动员,遭到拒绝。81日,德国以此为借口向俄国宣战。83日,德国入侵比利时,取道进攻法国,同时对法宣战。4日,英国借口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而对德宣战。从1914628日斐迪南大公被杀的萨拉热窝事件,到84日英国对德宣战,这就是“七月危机”。

——摘编自曹胜强等著《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

材料二


图1

图2

1:加拿大征兵海报,上面用法语写道:法裔加拿大人,参军吧!英格兰,我们自由的屏障,正在受到威胁。我们会让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这片保护我们的信仰、语言、社会制度和法律的土地吗?法兰西的心在流血!

2:一战英国征兵海报:帝国需要男人!在年轻雄狮(指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的帮助下,年长的雄狮(指英国)打败了敌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萨拉热窝事件后大国频繁外交却仍滑向大战深渊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材料二征兵海报的史料价值。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位外交官的日记

(以下内容节选自一位美国驻日大使的日记。)

1936226日上午10

第一部分

1.现在似可肯定,前首相斋藤海军大将、前内大臣牧野伯爵、侍从长铃木海军大将、教育总监渡边将军均已遇刺。据说大藏大臣高桥和警视总监亦受伤。

2.军人已在政府官署和皇宫周围的街区设下警戒线,无军部通行证者不得擅入。与各官署的电话联系亦已截断。证券交易所已关闭。

193778

中日两军在距北平不远的卢沟桥打起来了。谁是肇事者,还不清楚,不过纳尔逊·约翰逊说,从日本人常在中国驻防军附近举行演习这个事实来看,这种事件早就该发生了,不发生才怪哩。

1940101

同盟条约是927日在柏林签字的……

1941127

谣言四起,谓日本人正在计划,一旦与美国决裂,便出动全部力量,大举突袭珍珠港。我当然向我们政府报告了。

1941622

今天传来德苏开战的消息。此事早在意料之中,但这样突如其来,仍令人惊异,我原以为还要迟一点才爆发。

1941814

今天听到,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某地举行历史性的会议……

1941128

日本政府只能认为,继续谈判,亦不可能达成协议……一听到开成的消息已经证实,我便下令烧毁全部密码和机密信件。

——摘编自(美)约瑟夫·C·格鲁《使日十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局势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8-09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单元狂练题
3 . 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
《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其他资料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探究主题

华工赴欧的原因
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参考材料一中的研究资料,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主题,说明选题意义,拟定研究提纲,列出3—5个相关参考资料的序号。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
2022-09-08更新 | 3791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联经过约70年的发展,农业人口的比重由85%降低到了1985年的12%。而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技术和管理人员为主的中间阶层,包括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办公室人员等。他们的公民意识、言论自由、法治意识等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形成。由此可知,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B.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
C.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中间阶层的崛起D.社会结构变动引起价值理念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Great staglation滞胀Current economic crisis经济危机)
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
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20世纪40年代有观点认为:“剥削印度、缅甸和爪哇的资源,从这些地区拿走所有财富,但从未把教育、体面的生活标准、最低限度的健康需求等东西带给他们——做这些就是储存将带来战争的那种不幸,就是在任何和平体制开始生效之前就否定了其价值。”该观点意在(     
A.批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亚洲的伤害B.反对欧洲列强恢复其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C.强调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亚洲贫困D.鼓励被压迫的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
2023-12-02更新 | 2215次组卷 | 18卷引用:纲要下第七单元测试卷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在西欧,个人记忆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官方记忆都倾向积极向上和容易被接受的东西,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从侧面反映出,二战结束后(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价值被忽视B.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
C.欧洲民众淡化了对于世界和平的追求D.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晚期以来,人类在科技领域和经济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创造力,然而在现实政治领域,人类智慧的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在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建立政治秩序、选择发展模式确定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处理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问题等方面,人类无法找到一种符合大多数社会阶层和大多数国家利益的解决方案。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或矛盾现象导致人类文明进程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断层,使人类最终陷入了世界大战的泥淖。

一战爆发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一个多世纪,令人遗憾的是,战争心理和求战思维在国际社会中并未完全绝迹和根除。当发生某些国际纠纷和争端的时候,仍然经常可以听到诉诸武力的呼声和摆平对手的叫嚣。

——摘编自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8-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某研究小组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事件
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6年德法在凡尔登地区激烈交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30年甘地进行“食盐进军”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桑迪诺领导武装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根据材料,参照示例,把表格填写完整。
研究主题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
示例:世界大战与动荡②⑦⑩⑪
(2)任选一个研究主题,说明其研究价值,并设计一组研究问题。
(3)若要进一步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3-01-12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综合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     
A.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B.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C.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D.切实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