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2 .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当时苏俄实施的政策符合国情
③苏俄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政策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把经济制度分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自由,因为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理想地发展。据此可知,弗里德曼主张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实现计划和市场的结合
4 . 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
5 . 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
①实行粮食税
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④允许自由贸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 到1922年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
A.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实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计划经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组织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
D.巩固个体农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实行社会主义
2016-11-27更新 | 5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历史试卷(一)
7 . 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于1929年所著的《丁丁在苏联》反映了记者丁丁前往苏联实地采访的经历。下列场景中,当时丁丁不可能经历的是(       )
A.在某农场看到一幅农民开拖拉机的宣传画
B.听到不远处钢铁厂传来的刺耳机器轰鸣声
C.看到远处莫斯科市民排着长队购买日用品
D.与扬可夫去集贸农场在一肉摊前讨价还价
8 .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对抗马歇尔计划
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C.打破冷战僵局
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一一管子《管仲》·牧民》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河北省遵化县西铺的“穷棒子"社(即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赞扬的王国藩合作社),以“三条驴腿"的家当发展生产。“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但苦干了二十多年,到1979年,全社的人均年收入不过145元;还是没有摆脱一个穷字。根本原因就是“只懂抓阶级斗争,认‘以粮为纲,一个理”。而今西铺村已从单一的种粮模式中走了出来,山坡有果园,村里有工厂,电线厂、蜡烛厂、编织厂、织布厂和运输队,还有畜牧、屠宰、开矿、水泥、木器、饮食等各种专业户,多种方式和多种经营,西铺逐渐富裕起来。人均年收入1987年已近千元。
——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243页
材料三 195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陷入衰退期。1961年日本池田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要解决五大课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走向现代化;促进外资和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和振兴科学;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安定。具体目标是“从1960年度到目标年度l970年的大约l0年期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人均工资增长近一倍。到1970年“倍增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个人工资自1961年以后都是逐年按lO%的比率增长,至60年代末期增长比率已高达15%,而且实现了充分就业。……到l970年。在资本主义世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已上升到6.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一汤重南《日本文化与现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践的事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铺村人均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产生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了苏联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9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