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 . 列宁在1917年9月的《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文章中说:“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反映了列宁
A.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论雏形D.脱离俄国资产阶级掌权的社会现实
3 . 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4 . 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
A.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
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
C.列宁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 .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非凡之处在于,他既没有丢掉老祖宗,也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论述,而是始终以时势的变化为基础,敢于和善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段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纠正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理论
B.违背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
C.丰富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6 .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7 . 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2016-11-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B.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D.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逐步确立

9 .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