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2017-08-04更新 | 6110次组卷 | 149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以下是《1923年和1929年苏联财政委员会人员构成比例表》,此表反映出该时期苏联
年份人员构成比例
联共(布)党员高学历者文盲、半文盲其它
1923年30.8%60.3%0.1%8.8%
1929年56%31.4%7.2%5.4%

A.高度重视苏维埃政权经济安全B.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C.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保障工业化D.干部的政治成分逐渐多元化
3 . 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2017-07-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该政策的制定明显脱离苏俄的国情
C.斯大林想借助该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D.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5 .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可以不触动小资产阶级包括农民经济资源而自行发展的思想无疑是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里的任务不是从小资产阶级生产者那里拿得比资本主义从他们那里拿得更少……而是……拿得更多。”为此,他主张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国家高度垄断的经济管理体制
C.新经济政策D.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
6 . 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7 .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
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
8 .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2017-03-01更新 | 867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下列对此理解正解的是
A.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10 . “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四月提纲》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