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019-06-11更新 | 14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三年级仿真考试(二)文综历史卷(B卷)
2 .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2019-06-07更新 | 254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战时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在国内战争和国外武装干涉时期所采取的“带有共产主义”特点的一系列非常措施。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不适合当时苏俄
B.是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
C.具有临时性特点
D.仅是战时粮食筹备政策
4 .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显然,国家(苏联)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这时的国家是                领导的。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材料中“                ”处应为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5 . 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约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苏联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
A.战争阻碍政策推行
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
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苏联模式完全确立
6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2019-05-21更新 | 338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当时苏联)要对农民做让步,要允许农民能够个体地经营自己的经济,允许市场的存在,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条件。”当时苏联的这项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8 .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和计算:俄国人每年花在排队买东西上的时间达300亿个工时,这还不包括花在裁缝店、理发店、邮局等候的几十亿个工时,就这300亿个工时来说,就足以使1500万人按每周40个工时计算劳动一年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物配给造成食物缺少
C.斯大林体制的推行
D.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9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B.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C.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10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
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19-01-30更新 | 508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