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
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
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
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2019-09-12更新 | 573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联农业总产值以每年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政府
A.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
B.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C.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项目具体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加强对工业指导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社会福利改革推行“以工代賑”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等。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实施对美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列宁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
2019-07-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许多地方提出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这主要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
A.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生产指标不切实际
C.具有浓厚的强制色彩
D.改变了苏联经济结构
2019-07-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从其内部独立的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苏俄实际占领的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签署苏联成立条约,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国历史至此正式进入苏联时代。从苏俄到苏联的变化体现了
A.疆域扩大
B.民族平等
C.政权巩固
D.经济恢复
2019-07-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8 .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冷战”格局的形成美苏对峙
C.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019-07-01更新 | 15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1925年苏联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表明苏联
A.斯大林模式已形成
B.工业发展资金得到解决
C.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D.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10 . 1919年初,苏俄政府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有助于前线军事斗争胜利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D.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