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7年8月,“就有大约4000名中间派的孟什维克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的领导人马尔托夫曾在一封私人的信件中坦言:“群众不愿意支持我们,宁愿从护国派转向布尔什维克。”这说明,当时俄国(     
A.社会矛盾不可调和并日益激化B.沙皇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掌握实权D.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社会基础
2022-07-06更新 | 36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它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重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比喻为一座大厦,在这座大厦中,生产力处于最基层,而社会意识形态处于最高层。

——摘编自吴建良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材料二   十月革命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为经济落后的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样板。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李德胜《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青年的使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联系苏俄20世纪20—40年代的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也会建设”这一说法的认识。
3 . 有学者认为“1921年以后的列宁放弃了暴力,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他的阶级动机越来越弱。”据此可知,该学者(       
A.表达了希望暴力革命的倾向B.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C.对列宁做法的实质认识不清D.否定了列宁的阶级属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科学教直事业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239亿卢布,占国家全部预算开支19.9%,相当于工业拨款的一半以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文化建设方面投资已达1078亿卢布,1937年其占国家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29.1%,已经超过了工业的预算拨款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强国B.落实经济与文化同时并举的方针
C.加紧培养工业化急需的各类人才D.大力宣传苏联发展模式的优越性
2022-04-28更新 | 36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发展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时间1928年1931年1932年
集体农庄数量33300个224500个211100个
农业集体化率1.7%52.7%61.5%

A.集体农庄迅速向规模化发展B.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升D.实现了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2-02-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1922-1927年苏俄(联)农村经济发展概况。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农业集体化的落实程度有所欠缺B.农村生产关系有了一定调整
C.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构想D.农村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7 .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瞿秋白曾在苏俄工作和生活。他曾说:“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黑面包是常餐便饭唯一的食物。现在丰富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然而大概而论,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由此可知新经济政策
A.承认市场的重要作用B.丧失了物价调节能力
C.全面融入了世界市场D.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8 . 下表展现了1950—1985年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可以看出苏联
年份钢铁(百万吨)汽车(千辆)电视机(千台)出口产品(百万卢布)
195027.365121.6
196065.313917265.0
1970116.0344668211.5
1980148.01327752849.6
1985155.01332937172.7

A.国民经济在赫鲁晓夫时期达到顶峰
B.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C.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
D.始终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平衡
2021-04-11更新 | 25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各国社会民主党大都采取护国主义立场,因而转到本国政府方面,第二国际破产。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对待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坚持正确的路线,不断揭露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并团结各国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努力引导本国人民以革命行动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战争政策。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以卡尔·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蔡特金、梅林和威廉·皮克为代表的革命左派,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提出无产阶级的“敌人在国内”、“以战争反对战争”的革命口号。1916年他们组成“斯巴达克团”。5月1日在柏林发动了反战示威。李卜克内西为此而被捕判刑,更引起了许多城市的罢工抗议。1916年参加罢工的达12.9万人,1917年增到66.7万人。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国际工人运动发生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依据及启示。
10 . 1921年5月,苏俄政府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政府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不久,国家取消商业的地区范围限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由此可见,当时苏俄
A.工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B.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C.对战时体制做出了适时的调整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