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1923年2月,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及其在苏联境内招募的苏联方面工作人员的总数从1.6万名减少到2000名。6月,经双方协议,美国救济署结束了历时将近两年的对苏联饥民的赈济活动。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时苏联
A.推行了过渡性的新经济政策B.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C.解决了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D.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
2021-02-04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苏俄的一项政策具有如下特征: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的实行,有利于苏俄
A.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B.基本实现工业化
C.缓和政治和经济危机D.实现二战后经济复苏
3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2020-12-16更新 | 273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020-10-05更新 | 6176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约占全世界设备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1932年上升到二分之一,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2万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服务工业建设需要
C.西方国家积极支持D.计划经济体制优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结合材料与相关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指出:“小业主合作社能够把社会主义以前的,甚至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的经济关系彻底根除,合作制政策施行成功,就会使我们把小经济发展起来,并使小经济易于在相当时期内,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据此可知,列宁主张
A.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保持并且强化小农经济的地位
C.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来恢复经济D.通过集体化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8 . 1917年,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晤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
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
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2020-06-22更新 | 85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方人起初怀疑(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为新社会制定的计划,许多人认为它们一定失败,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苏联表现出极大兴趣,并认为它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西方人态度转变的原因在于
A.经济危机对苏联造成的破坏较小
B.苏联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C.德国法西斯势力发展威胁欧洲和平
D.苏联公有制体制显示出优越性
2020-04-13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升学班)试题
10 . 十月革命前,列宁主要从革命视角看待工会组织,认为工会应该团结和联合工人、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十月革命后,列宁主要从管理视角考虑工会的作用,认为工会应该在管理国家、教育工人、维护工人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自身作用。这转变
A.适应了国家政治形态变化的需要B.主要基于劳动者维权的现实需要
C.说明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D.表明工会的独立性获得充分发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