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2)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2016-11-27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极大多数农民都经营着细小的个体经济,我们把我们拟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纲领中可以实现的东西先建立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广大农民的常规,……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
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
——《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为纠正这一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的背景是什么?针对民众的“抗议”和“戒心”,你如何理解“限额耕种”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从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性。
2016-11-27更新 | 3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历史海报是时代的产物,如图为海报《人民胜利备忘录》,显示了沙皇将权力交给武装士兵和武装工人所象征的革命力量,背景中有一枚冉冉升起的太阳,是自由的象征。俄国人民胜利的关键在于(     
A.俄国政府退出了一战B.俄国无产阶级的觉醒
C.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D.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2023-07-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9年5月,苏共通过了“关于厂际社会主义竞赛”的决议。随后全国兴起了以突击手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竞赛运动,1932年参加突击手运动的工人占全体工人的75%。这一运动开展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2022-07-05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对经济的一次改革与调整,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特点。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改革调整机遇的表现及特点。“二战”后苏联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2016-12-12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肇庆市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6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该记者意在强调(     
A.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道路B.二月革命摧毁了资本主义旧制度
C.布尔什维克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D.顺应民心民意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5月,英国宣布同苏联断绝外交关系,英、法、德、意等国再次形成反苏、反共统一战线。当年夏粮丰收后,在即将备战的传言下农民开始争相屯粮、惜粮不售,苏联为备战决定建立战时粮食储备机制并大幅增加粮食收购量,政府和民间对粮食的竞争性需求导致粮价迅速上涨,并于几个月后爆发粮食收购危机。对于这个危机苏共高层始料未及,1927年12月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仅为计划征收粮食数量458万吨的52%。

——摘编自闫远凤《从粮食危机反思苏联农业政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专门成立了农业机械科学研究中心,研制和推广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及收获机械。1960年,法国颁布了《农业指导法》,设立土地整治与农村安置公司,将小农由于无法耕种而被迫放弃的土地整合出售给大农场。1967年,法国在《合作社调整法》中提出,可以将合作社与农村的工商活动联合起来解决农产品产销问题,表现在产前、产中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提供,和产后对农产品的收购、进一步的加工、储藏以及销售,以此来降低农场主投入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随着欧洲共同市场建立,法国在严格遵守欧盟食品质量安全规章条例的基础上确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1999年,法国政府更新了《农业指导法》,确定通过发展“多功能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并提出加强生态农业转换补助的计划。

——摘编自卫荣等《法国粮食安全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粮食危机的形成原因,并说明为应对危机苏联农业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粮食安全政策的特点。
2023-07-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下列史实最能证明里德观点的是(     
A.《四月提纲》提出了无产阶级和平夺权的目标
B.十月革命后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建立
D.七月流血事件推动了布尔什维克党转向暴力夺权
2023-01-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的英国以世界主要列强的角色活跃于国际舞台。早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修建了主要铁路干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英国从一个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成机器大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并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是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期开始的。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指出必须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从而使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下绝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苏联工业化的任务主要是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苏联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的12年内,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1.2%,这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所没有的。苏联由此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摘编自顾玉兰《苏联工业化的代价及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英国和苏联工业化中得到的启示。
10 . 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