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重要文件,宣布组建第一届工农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由此可见,苏维埃政权(     
A.得到农民阶级广泛拥护B.推行全面社会改革
C.积极准备社会主义建设D.注重满足群众诉求
2 . 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2023-12-20更新 | 2116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对材料的合理解读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4 . 由下图中的信息,可以推知(       
1913—1937年俄国苏俄苏联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A.革命是影响俄国经济下降的主要因素B.苏联国民经济实现了均衢且快速增长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济出现畸形态势D.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影响了工业发展
2023-08-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据此,列宁主张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农产品收购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1年秋以前,列宁一直认为“商业=资本主义”公式是正确的。但同年底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战争状态曾排斥了“商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一些中间阶段。这表明列宁(     
A.对社会主义有了新探索B.放任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C.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D.对新经济政策提出质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列宁在1919年撰写的《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郑重地提出:“我们没有别的材料。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有资产阶级专家,此外再没有别的了。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必定要胜利、我们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应当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用这些砖头、用这些材料来建成社会主义。”材料反映了列宁强调(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验
C.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
D.运用资本主义市场手段为新经济政策提供参照
2023-05-11更新 | 44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9 . 1920年11月30日,列宁致谢·叶·丘茨卡耶夫的信中写道:“从货币向不用货币的产品交换过渡,是毫无疑义的。为使这一过渡胜利完成,应当实现产品交换(不是商品交换)”。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列宁(     
A.主张以货币的形式缴纳粮食税B.纠正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C.仍坚持战时政策排斥商品经济D.有效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危机
2022-09-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省重点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10 . 苏联一位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和个体小农业是完全不同的经济,甚至是相互对立的,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否则总有一天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崩溃。为解决这一矛盾,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C.大力推行粮食税D.实施一五计划
2022-09-05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