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   1933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4-02-08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救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服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 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藩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朐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22

格致

3

160

7

船数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主地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

材料三   从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中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共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创办《火星报》,列宁行动的核心都是建党,其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每时每刻体现于办报活动之中,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思想与俄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高金萍《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一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创办《火星报》的目的。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阐述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激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费,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客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悦和特点》


(1)据材料一,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具有哪些表现?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美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季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年份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820—1840

2.9%

2.81%

1840—1860

3.5%

4.84%

1860—1870

2.9%

5.53%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3)材料三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商业方面的举措及其作用各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体制。
(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1-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201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市场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为何说“尝试失败了”?试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说明与“冲击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做法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主张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之相关的政策是什么?材料二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后来西方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试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说明我国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俄罗斯的国家扩张,到沙俄末期,俄罗斯已经是拥地2000万平方公里的全球第一领土大国,可那个时候的俄罗斯,却并没有引起世界的一致恐慌——至少在西方眼中,它并没有那么面目可憎,更没有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决心。

——云石《俄罗斯的衰落》


材料二我们必须推进工作化,工业化的基础,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我国的机器制造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为了把国内余资首先用在工业的需要上,必须不让它分散。必须严密的堵住一切使国内部分资本流入私人腰包损及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和漏洞。

——《斯大林全集》第八卷


材料三工人阶级同基本农民群众的结合已进入新的阶段,采取了新的形式,日益带有共有的性质(国营农场、集体农庄、机器供应和预约合同等)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和农民小私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迅速消灭我国技术和经济落后的任务,直接开始农业的社会主义根本改造的工作。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史部分第—分册


材料四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请回答:
(1)结合当时俄国政治、经济的状况,说明材料一中为什么此时的俄罗斯在西方的眼中还没有那么“恐慌”“可憎”?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四的观点,评价俄国的现代化。
2017-02-24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7 . 计划机制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最先在苏联广泛运用,后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活动完全在计划指导下运作,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完全按计划调配,市场、价值规律等经济杠杆几乎不发生作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经济活动的实际操作者而非监护人。国家通过制订规划和实行规划掌握经济的全部命脉,其规划不仅涉及到发展全局,而且具体到各级生产部门乃至生产位,计划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细胞中。

——摘编自钱乘《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枃调整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协调和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采购订货和刺激消费…,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扩大;同时通过国内千预和国际联合,调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马自由化,客观上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助于提供本国产品的国际党争力,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苏联计划机制运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机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3)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到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日益趋同。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2021-10-0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走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修正这一模式的弊端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8-08-2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