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4 道试题
1 .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C.“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D.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2020-11-18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实验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授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10年之间,工业上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连度开展起来。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囤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认识。
3 . 某人评价苏联经济体制说:“很少大人物如斯大林那样明显地是他们生存之时间与地点的产物。他的经验不是每个人的人生经验,而是在一次大战里丧失三四百万人命、以后又经四国干涉和三年内战的集体经验。”据此分析,作者认为
A.斯大林是同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B.斯大林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C.斯大林模式是该国历史的合理现象D.斯大林模式维护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2020-11-01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
4 . 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展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的思想开始受到称赞。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
A.“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B.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
C.依靠本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D.苏联消灭了德国法西斯
2020-10-29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17年,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下了他的社会主义总公式的经典表述,即“苏维埃政权普鲁土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国民教育等=总和=社会主义"。这反映出列宁
A.决定推行新经济政策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依赖外国经验建设国家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   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是如何“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的?
7 .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进入中国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时期。
C.苏俄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苏俄实行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2020-10-01更新 | 19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当时中国知识界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
9 . 1917年10月,俄国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禁止买卖、出租、出典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让出土地”,而1922年5月制定的《关于劳动土地使用的基本法》则规定“可以出租家中的一部分土地”。这一变化表明
A.国有土地走向私有化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扩大D.国家注重发展高效农业
10 . 1929年,苏联领导人发表《大转变的一年》,文中强调:“过去的一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生大转变的一年。这个转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的标志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向城乡资本主义分子进攻”主要表现在
A.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B.加快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C.逐步推行农业集体化D.强化国家对私营企业的控制
2020-09-23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