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4 道试题
1 . 王昕伟在《苏联改革的若干思考》中指出: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知难而退,缺乏坚定的改革决心与毅力,转而仓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造成全民政治热情高涨,而反对派则群起攻击,最后致使社会混乱,改革逐渐失去控制。这说明该改革
A.成为苏联解体的助推器B.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突破
C.演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2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
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
C.认为余粮收集制是必要的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一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用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围绕材料,运用中外现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1-20更新 | 228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9年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高三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21年11月20日,列宁说,不管新经济政策所要完成的任务有多么困难和生流,“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是在明天,而是在几年之中,无论如何会解决这个任务,这样,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列宁意在强调
A.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B.苏俄终将实现社会主义
C.团结对于苏俄的重要性D.新经济政策的艰巨性
6 . 据研究,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联社会具有“战时共产主义”思想的群体如表所示。促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1)相当部分的党政干部;
(2)怀有”左”倾情绪的知识分子;
(3)希望迅速发起“革命冲击”的工人;
(4)具有平均社会主义思想,指望迅速兑现革命承诺的贫苦农民。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B.布尔什维克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
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发生根本改变
D.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7 . 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时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这表明十月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俄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C.外国对俄国的武装干涉D.沙皇专制政府的压迫
8 . 下表为某国1928年至1937年工业生产发展的部分情况表(1913年为100%)据此判断该国是(  )
种类1928年(%)1932年(%)1937年(%)
100140419
石油126232309
棉织品104104134
砂糖9561180
A.美国B.苏联C.英国D.法国
9 .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多次接见农民代表,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实行粮食税、稳定发展合作社经济,提高与私人资本的党争力、增强苏维埃政权在农村中的力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等政策。列宁旨在
A.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并发展经济B.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C.强调苏共在农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性D.加快农业全盘集体化步伐
2020-12-26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增速高于苏联B.“斯大林模式”造成苏联经济下滑
C.“冷战”导致了美苏经济此消彼长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2020-12-19更新 | 331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