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当时俄国存在的关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背叛社会主义的言论,列宁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情况将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那将是一个很大的胜利,那将极其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而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没有建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没有一个使千百万人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有计划的国家组织,社会主义就无从设想”。列宁以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实践为案例,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商品交换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强调:“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全面实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而活跃和发展城乡经济。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在不断总结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商品经济理论探索和实际政策试验的相结合。

——摘编自张雷声《列宁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材料二   为了澄清人们对市场与计划的模糊认识,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此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他又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摘编自罗英《探究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精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言论中“进步”与“后退”的内涵,并分析列宁发表上述言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关于“市场与计划”谈话的目的和内容,说明该谈话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获得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2 . 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概括该“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2024-05-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考)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亲自起草《土地法令草案》,并领导全俄工兵代表苏 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该法令文本中还附有一份以242份地方农民委托 书为基础而拟定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该委托书提出, 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土地应当平均使用”。

——摘编自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材料二   1927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通过了加快农 业集体化的决议,确定了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化的原则。1937年年底.93%的农户已经加入 集体农庄,集体化的耕地面积达99.1%。随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和哈尔科夫拖拉机 制造厂等先后投产,到1937年,36万6千多台拖拉机被农民们迎入集体农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谷物收割与播种的43%和56%、秋耕的71%、翻种的83%均是以祝械化完成的。1928—1937年,苏联商品粮占粮食总产量比例成倍增加。然而,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左”倾冒进倾向和消灭富农运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历史》(纪录片文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土地法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2024-05-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因经济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尽快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中国志士仁人的共识,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要将工业化置于首位。就当时来看,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化基本上有三种:一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三是苏联。……上述三种工业化道路,与当时中国情况最相近、最可行的是苏联的道路。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与苏联一样,新中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一事实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被连年的战乱和外敌的入侵不断放大。旧中国工业生产所表现出来的轻型化结构非常明显,1933年在中国的工业资本中,制造生活资料的资本所占比重为92%1946年下降至88%,其中纺织业占35%、食品业占15%。也就是说,在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始终占据绝对优势,重工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缺乏独立性,20世纪30年代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钢铁、电力、航运等,都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干预和控制。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以来世界上三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工业化战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原文有改动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与此同时,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韩冰《斯大林》

材料三   19338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材料一政策中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2024-05-0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9年的全部工业投资比1928年增加了39.1%,但主要用于重工业,重工业占全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1%,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轻工业投资比重最高不超过7%。斯大林指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

——摘编自杨敏敏《前苏联工业化(1926一1938)研究》

材料二:从1933到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简要评价苏联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罗斯福新政内容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交流与传播

自奥古斯都时代起,赛里斯(拉丁文,与丝有关)在罗马就成了中国丝绸和与东方开展贸易的象征,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古罗马史学家也特别提到中国铁是“质量最佳的”,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据普林尼记载,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

——摘编自丘进《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古代罗马帝国与汉朝贸易往来的特点。

1202年意大利人斐波那契出版《算盘书》,提倡使用数字“0-9”。这是目前所知欧洲最早介绍阿拉伯数字的著作。

1957年陕西西安东郊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出土的“六六幻方”铁板。上面纵横都刻着六个阿拉伯数字,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原理。
(2)指出以上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思想家主张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
伏尔泰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卢梭基于人民自由意志订立的社会契约是国家和法的合法根据。法律是公意,即人民共同意志的表现,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概括上述文件反映的启蒙思想,并从美国独立战争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史实阐述启蒙思想的影响。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之上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应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4)概括材料中的主要思想,任举两例说明在该思想影响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2024-04-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中外历史大事

1月《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2月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7月中国爆发直皖战争。

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版。

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加以概括,并引用上述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加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2024-04-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 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 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 年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 年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材料三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 21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 2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结合所学,从危机处理的视角评述这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三个关键词以说明我国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变化依据。综合材料一二三,围绕“应对风险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7月,《申报月刊》在其创刊一周年的“特大号”上设立“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成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的思想交流和交融。以下是一些作者的看法:

学者罗吟圃在《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我见》中谈道: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含义是废除生产机关的私有制度,尤其是主张社会大众应该握住国民经济的最高权……使中国现代化,最急需的是在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如果能决心依照社会主义所主张一样……中国的前途才有希望。

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唐庆增在《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中谈道:社会主义只适用于贫富不均的国家。社会主义重分配,而我国当前的问题是生产落后……在贫困国家……当设法增加其富力……利是人类的本性,搞资本主义,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投资欲望越强,资本自然会增加;如果搞社会主义,则人民之获利的希望小……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不能自拔。

学者张素民在《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中谈道: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

——摘编自《申报月刊》1933年第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申报月刊》的作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不同看法。(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