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东非肯尼亚从百年前开始种植茶叶,1963年独立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肯尼亚茶叶种植与生产的历程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这表明(     
A.茶叶的引进带有殖民化的色彩
B.民族独立后其茶叶生产发展受阻
C.多极化促进茶叶生产质的飞跃
D.茶叶生产大大提升了其国际地位
2023-02-03更新 | 486次组卷 | 1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6—1970年苏联从西方进口机械与设备机构的年增长率为11%,其对西方的出口集中于黄金、工业原料等低附加值产品。1975年和1976年苏联从美国进口总额的18.33亿美元和23亿美元中超过60%都是粮食进口。这表明(     
A.苏联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风险B.美国经济霸权地位逐渐衰退
C.西方国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D.美苏之间对抗逐渐趋向缓和
2023-01-16更新 | 472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50年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拉美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源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使得拉美国家无法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该报告(     
A.指出冷战是影响拉美发展的重要因素B.认为拉美无法完成工业化任务
C.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拉美落后原因D.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一定义务
2023-01-13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4 . 1997年,德国《明镜》周刊刊文指出:“由于共产主义终结和本国经济繁荣而地位加强的华盛顿似乎已抛弃了产生于越南战争创伤的自我怀疑心态。他现在是国际政治中的施瓦辛格:武力、横冲直撞。”该评论折射出(     
A.两极格局解体的必然性B.美德关系紧张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挑战
2023-01-12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1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91年11月,第12次北约首脑会议决定建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以开展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1994年1月,第13次北约首脑会议批准美国提出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所有中东欧国家可在自愿基础上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这两次会议决定(     
A.意在压缩苏联的国际空间B.推动了欧洲联盟的成立
C.维护了中东欧地区的稳定D.为北约东扩奠定了基础
2023-01-10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下第20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联邦德国放弃了“军事制胜”的竞争手段,搭上了新科技革命的快车,依靠高附加值的产品,大量强占原属于美国的世界市场份额。这反映了(     
A.冷战对抗的加剧B.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C.多极力量的成长D.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2022-12-20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七)(11页)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世纪下半叶,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为基础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发展,不断满足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越来越多的需求。性能多样的金属材料、先进陶瓷、功能晶体、碳素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相继问世,成为现代能源、现代交通、现代国防装备等诸多方面的基石。这说明(     
A.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水平提高
B.科技发展导致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C.现代工业发展取决于新材料的研发
D.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2022-12-20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三)(12页)
8 . 1973年,墨西哥政府颁布的《促进墨西哥投资和管理外国投资法》规定:外国资本份额不得超过企业资本的49%,并具体规定了引进外资的条件和要求,外国投资者在触犯墨西哥法律时,不得祈求本国政府的保护。该法反映出墨西哥(     
A.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民族主义色彩B.争取国家主权独立的信念坚定
C.注意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D.以法律保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22-12-19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表反映的是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交流协议,举办国家展览的情况。这表明(     
展览国展览地点主要展品
美国莫斯科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
苏联纽约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
A.美国的物质文化更具吸引力B.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D.苏联的重工业实力远超美国
2022-11-27更新 | 4012次组卷 | 32卷引用:纲要下第1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
2022-11-04更新 | 658次组卷 | 10卷引用:纲要下第19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