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贝弗里奇报告》,其中提出: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社会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而不是为某一社会群体而独有;社会保障只能确保每个公民基本的社会生活需要,否则就会滋生懒惰风气。由此可知,该报告的实施(     
A.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公平B.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解决了工人的贫困化问题D.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英国的福利国家体制,终于得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二战后,英国历届工党、保守党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及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妥协,遵循“中间道路”,奉行“共识政治”,在二战结束后的若干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步入了“丰裕时代”,并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养老基金来源、职工领取养老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将城镇养老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二者在养老基金来源、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然而,1958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写明该暂行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员工,表明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统一了起来。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则以农业合作化制度与农村合作社为基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均提到农村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要做到“五保”。

——摘编自邓大松、李芸慧《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成“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下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出现扩大化与多层次化趋势。如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人员阶层,以“白领工人”为主体的职员阶层,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体力劳动者阶层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科学技术的新发展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C.垄断资本主义产生D.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二战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人民资本主义”理论美化成“人人都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具有人民性,是资本家和工人利益融为一体的社会制度,二者共有资本、共享民主,社会经济成员在经济上是自由平等的。由此可见,“人民资本主义”理论(       
A.否认社会化大生产B.掩盖了阶级差别
C.混淆社会形态差异D.诋毁社会主义
2023-06-20更新 | 8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为1976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福利支出占比状况。据表可知,当时(       
国家或地区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联邦德国
福利支出在政府费用中的比重(%)4.61.536.122.749.4

A.亚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B.“福利主义”缓和了社会矛盾
C.西方普遍奉行福利主义政策D.社会保障水平受发展阶段影响
2022-12-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虽然历史上偶有像希腊城邦政治时政府向民众派发免费剧院入场券、中国封建社会时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类社会福利或社会救济行为,但这些救济都不能发展为长期的社会保障。这一状况在工业化后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改变。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社会保障法》等一系列法令,建立福利制度。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英国模式被西欧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福利项目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福利国家发展到顶峰。

——摘编自李懋君《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及其困境探析》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不再局限在国家范围内,也扩展到全球社会。物质需要的降低和社会风险的扩大,使得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财富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而转变为关注怎样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国家的改革过于强调个人责任、削弱个人权利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应运而生。“第三条道路”理论由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并成为布莱尔政府的执政纲领。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理诺斯潘、瑞典的佩尔松和丹麦的拉斯姆森都成为“第三条道路”忠实的支持者,他们都倡导以“积极福利”概念为核心的福利社会,主张“无责任即无权利”。

——摘编自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推行的意义。
7 . 下表所示为1960~2003年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情况(单位:%)。这反映出,该时期这些国家(     
1960~1980年1981~1995年1996~2003年
德国5.53.70.5
英国6.36.90.3
美国7.55.92.5
丹麦14.04.8-1.2
瑞典16.95.3-0.7
A.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B.民众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C.社会保障理念趋于理性D.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8 . 1933年9月,美国内政部长伊克斯向全美石油生产州发出指令,规定各州的生产份额,使全国产量每天减少了30万桶。1934年10月,伊克斯组织各产油州成立了州际石油协议委员会,相互协调石油生产。美国石油生产逐步稳定,1934年到1940年间,美国油价不断上升并稳定在每桶1-1.18美元。材料表明美国(     
A.联邦政治遭遇危机B.掌控中东石油资源
C.国家调控颇见成效D.度过经济滞胀阶段
2022-09-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信息文化技术
(造纸、印刷)
电讯技术
(电报、电话)
信息技术
(互联网、人工智能)
能源水能、风能热能、电能核能、清洁能源
运输帆船、马车、轿子铁路、轮船、飞机宇宙飞船、空间站
人体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再生技术
需求层次生存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发展性需求

——摘编自何传启《新科技革命的预测和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如表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停滞、通货膨胀加剧的经济现象,对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国家时间年均生产率增长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1974-1979-0.18.6
英国1974-19790.815.7
法国1974-19792.710.7
联邦德国1974-19792.94.7
日本1974-19793.310.2
A.强化宏观调控B.实行自由主义C.改行计划经济D.减少经济干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