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管信息技术的初步繁荣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这一新技术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领域。为了处理战争期间烦琐的信息,美国军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发新的电子系统,希望能够快速处理信息。在这中间,大量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通力合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在信息论、微电子技术等学科和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设备价格降低、运算能力上升等条件的具备,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部分烦琐的简单工作,从而大大提升了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也进一步刺激了其他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采用。

——摘编自王延峰《无界:智能革命与业态创新》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达到4.89亿,已接近5.38亿的互联网总用户数。在过去18个月中,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了近10倍,目前已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1%,其中我国的占比更高达17.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营销推广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个规模庞大、拉动效应极强的新兴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影响是全方位的。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信息技术革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科技进步是如何全方位影响人类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救济工作。“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英国养老救济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丁·路德·金,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蒙哥马利市浸礼会教堂牧师。1954年他在教堂布道时,宣布从甘地的哲学中找到了改造美国社会的方案,决心在宗教活动中首先进行宣传和实验。1955年蒙哥马利市爆发了因非裔妇女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被警察逮捕的“罢乘运动”,他号召黑人采取群众性直接行动深化斗争。“罢乘运动”经过385天法律程序内的反复较量以胜利告终。进入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进一步高涨,马丁·路德·金领导南部各州黑人采取抵制、静坐、游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冲垮了许多种族隔离藩篱,并把斗争逐渐由南方推向北方。1964年国会被迫通过民权法,禁止在公共设施场所实行种族歧视。

——摘编自孙宝珊《马丁·路德·金黑人民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罢乘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金民权思想的特点。
2023-07-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上,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为了满足粮食税条件下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苏俄政府采取租让、出租等方式,把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国家除直接管理约4500家最重要的大型企业,其余企业都可以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1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还原业主经营,实际上使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二战后,国有化被认定为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乐政府选择了一条与西德自由经济政策不同的道路。1944年,成立法国电力公司、法国天然气公司、原子能最高委员会等组织。1945年,规定法国航空公司的股票所有权移交给国家,对金融行业也实施了国有化。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企业的股权已经超过了一半,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比重高迭90%,在金融领域的比重接近50%。“国有化”形成了规模优势,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为了减少原资本家的损失和安抚资本家的心理,法国政府规定给予国有化企业原资本家补偿金,并将企业管理权交给资本家。

——摘编自唐逸如《国际金融报》(20150824日第22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调整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并概括法国的调整与苏俄、中国有何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材料二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点: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20世纪90年代,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摘编自任素君、郑旭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边界从一国国内拓展到国外的过程。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制度框架来规范其交易行为,这种国际间制度框架的形成属于经济一体化的范畴。国际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某个中心国家(一般指霸权国家)的国内制度向外延伸来形成,也可以通过世界经济中参与国平等协商而产生。

——摘编自雷达《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问题?这一做法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对经济的不断调整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学知识,指出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三大组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022-08-11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一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家
1890190019101913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奥匈帝国19.7294049.4
俄国10.9304154
意大利4.559.6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依据材料一和上图,分别写出“葡萄牙人的航行”和“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所对应的图中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的影响。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公民与教徒》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福利国家”一词,到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向来以保守主义和经验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传统的英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引领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英国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有着必然联系。经过183218671884年三次议会改革,包括工人在内的无产阶级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此外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并担当起将福利国家价值观付诸实践的职责。英国“高税收、高支出、高福利”的福利国家体系的弊端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益显露。20世纪70年代,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9.4%,直接导致了国债总额滚雪球似地迅速增大。此外,一旦最低收入有了保障,最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供给,对福利的依赖性使得吃大锅饭的想滋长起来,从而引起经济效率的损失。

——摘编自过慈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

材料二   在撒切尔政府改革前,英国社会保障津贴标准一般将家庭收入和物价水平作为参照,为了抑制津贴上升,政府在1982年颁布社会保障法,规定津贴标准仅由物价水平决定。1980~1981年,撒切尔政府将病人、失业者以及失去工作能力者的短期津贴减少了5%,并规定养老金的补助标准应不超过平均收入的20%。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撒切尔政府打破福利政策惠及所有居民的惯例,规定只有由子女及丧失工作能力的家庭才能享受收入补贴,并在1989年发布国民健康服务市场化政策,寻求解决福利问题的另一条更好的出路。

——摘编自豆丁网《撒切尔政府福利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福利国家构建的原因和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内容。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