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国家制度-社会变革-人才培养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基于这种差异性的物产种类的多样性,使从事不同生产经营的各原始部落之间,很早就发展起频繁的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化,并最终迅速地“炸毁”了血缘纽带。奴隶制国家产生,采取以契约性的互补关系为纽带的古典民主政治制度,作为综合多种利益与整合政治秩序的制度手段。

东方国家的社会并没有古希腊意义上的那种发达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内部广泛存在的血缘纽带也并没有被商品经济所“炸毁”。但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功能,包括社会成员的赈灾、水利、管理、安全、自卫的需要是如此迫切,这就使旨在实现这些公共功能的公共组织,即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在商品经济炸毁血缘纽带之前就提前出现了。

——王旭东《先秦史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作者认为古希腊与古代东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同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以金银货币为财富,国家敛积财富并干预经济活动。政府逐渐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国内市场,规范交易行为。英国经济立法多达250个,几乎所有工商业领域都受制于非常细致的立法,以控制各行业的“自我管制”。政府降低工资以减少成本和增加出口竞争力。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认为不应做也不应试图做任何事,应遵循自然秩序、市场自动调节,反对国家干预。18世纪末期,英国妨碍经济发展的旧政策法规逐渐消除。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社会经济进入不稳定时期,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突出,急需解决。

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依托市场经济基础进行国家调控,以政策手段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英国政府对金融、财政、产业和税收、价格和工资等方面进行指导。以福利手段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扩大政府开支。1932年,英国政府宣布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帝国特惠制,保护市场。

——苏振芳《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2)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以来,英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021-07-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新教材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检测卷
2021·浙江·高考真题
2 . 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

-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的角度论证此观点。
2021-01-09更新 | 2504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7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教育与文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即率先与之签订新的关税条约,规定各自给对方以最惠国待遇。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一霍利法案》,将美国的关税提高了50%。中国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产品销售量逐年减少,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抽丝品、棉花、猪鬃酒类产品、蛋类及蛋产品等。相反,美国输往中国商品的种类中;棉花、煤油、烟叶、小麦、汽车、机械、木材等却逐年增加。1932 年,美国仅棉花一项输入中国就达8400万美元,煤油、烟叶也在2000万美元以上。1931 年美国制造品输入中国总额为22503949美元,而中国制造品输美仅有10437756美元。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史蒂芬.波特强调应加强与中国的商业联系,中国终会“成为美国在国外最大、最富、最便利的市场”。

——摘编 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材料二: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不久邓小平就于1979年1月28日对美国进行了访问,期间中美两国交换了对国际局势、产权、最惠国待遇等相关问题的看法,并签署了领事、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协议。邓小平访美后,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迅猛,两国之间企业往来频繁,也签署了一系列促进中美贸易发展的协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举办贸易展览会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等协定。1979 年7月7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决定从1980年2月1日开始相互给予最惠国关税待遇,使中关贸易实现了正常化。

——摘编自任泽平《来自历次中美贸易战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分析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3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调节,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在这种体制下,不仅垄断资本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大大加强,而且国家开始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并且国家还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法以及形式不同的经济计划,实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的转折,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为普遍的滞胀所取代。

——摘编自叶灼新、李毅《世界当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 . 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021-12-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问题导学-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7 . 动漫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经济史。日本是世界第一动漫强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经过了14年的经济高度增长,1974年的日本已经从战争的废墟上成功崛起为亚洲经济第一强国,面对依旧闭塞的中国大陆与对峙中的朝鲜半岛,日本国民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深远的影响。经历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日本更加认识到和平的重要,于是面对自己过去的历史很多过来人抱着反思的心态创作了很多反战与世界主义的作品。在动漫领域,便当属松本零士的《宇宙战舰大和号》最具代表。

日本由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变为不可多得的远东盟友。这使得日本获得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巨大的经济与科技支持。但是日本的崛起反而引来了老牌西方帝国的妒忌与警惕。1979年富野由悠季执导的科幻动漫《机动战士高达》在日本电视台上映。整部动漫并没有正邪之分,所有角色都在为自己认为对的事业而奋斗努力甚至无悔牺牲。后来的“平成”高达(即1989年日本新天皇登基到至今的高达作品)便开始表现出日本当代国民对自己身处位置的深深隐忧以及对本国军队无力保护本国国民的巨大惶恐,《高达》也由过去反战和思考和平的主题变为对先进武器的盲目崇拜和对军力膨胀的殷切追求,以至于过去富野由悠季的正统高达由“为何而战”的主题变为“为战而战”的盲目。

日本国民心态在二战前后经历了大起大落,这不仅在于日本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的巨大不平衡,更表现在麻木心态上,由于地震、海啸频繁的伤害,使得他们笃信天命。1995年,由庵野秀明亲自操刀的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在东京电视台播出,一经播出引起业界巨大反响。最主要是这部作品挽救了随着日本经济低迷而陷入颓势的日本动漫。

——摘编自石川《三部动漫与他们的时代》


(1)任选一部动漫,根据材料并结合政治经济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史实),分析日本当时动漫产业发展的背景。
(2)结合日本二战后的动漫发展,说明动漫的发展也是一部“经济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敦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所占比例达41.6%。截至2010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上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21-04-28更新 | 444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下·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比较发达,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却暴露了一些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注重市场竞争和大投入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医疗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的获得和维持,而不是公民的医疗福利与公平。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美国
A.医疗体系具有清晰的霸权国家特征B.“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虚伪性
C.医疗技术的创新受政治体制的束缚D.医疗科技创新成果与疫情防治脱钩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于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