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法国与北约的军事合作非常密切,在法国境内分布着多个北约军事基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并要求北约将总部从巴黎迁往布塞尔。这一变化反映了(     
A.美国军事实力相对衰落B.北约各国合作基础消失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北约内部的分歧与摩擦
2 . 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谈及对外援助政策时表示,要“用我们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发展的优势,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改善与发展”。杜鲁门政府这一决定意在(     
A.诱导苏联发展重工业B.加强对中间地带的争夺
C.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D.扭转国际贫富分化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7月开始,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常一日数电向华盛顿报告中国国民党政权即将瓦解的种种征兆,主张美国政府“放弃援蒋”;同年9月,在乔治·凯南的主持下,美国务院政策设计室制定的《重审并制定美国对华政策》指出,在中国内战中支持蒋介石的政策虽可理解,但不是好的外交政策,美国援蒋不可能扭转中国内战结局,应设法从对蒋政权及其败退到台湾所承担的责任中“解脱出来”。这被杜鲁门批准成为正式的对华政策。19502月,美国认为其“在世界各地均受到苏联势力的威胁”。19505月,美国驻远东部队司令首次提出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应对台湾予以保护。迈克阿瑟的这份意见书还没有来得及呈交,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紧接着,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国逐步走向对新中国实施全面遏制和孤立政策的道路。

——摘编自赵辉兵、谢振玲《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的政策》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台湾政策变化的影响。
2022-05-23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环保主义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1969年组建的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为载体,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事务,这被视为北约除防卫协作和政治协商功能之外的“第三维”。北约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把空气污染治理列为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和推广活动;还积极举办空气污染治理专家会议或推动国际环保会议的召开。与会各国先后制定了本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及空气质量标准,并颁布国家空气污染控制法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无关政治”的形象,似乎为东西方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开场白”。1972-1976年,美苏两国相关专家多次互访,在环保领域签署了一系列草案和协议,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冷战缓和时代美苏合作的新篇章。

——摘编自张勇安《北约与跨大西洋的空气污染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功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约功能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