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宣哲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美苏冷战日趋激烈,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不久就制定了新面貌战略,强调美国的安全“仅凭借军事力量是不能衡量的”,应提升诸多非军事手段的作用,例如经济援助、技术支持、心理战、同盟等。这反映了二战后初期
A.美国改变了霸权主义政策B.美国冷战政策具有隐蔽性
C.美国的军事力量正在下降D.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合理性
2022-01-13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1970年4月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3位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决定返航。苏联随即表示,愿意提供“一切可能的手段”,帮助“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同时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这最能体现
A.科学无国界之分B.美苏两国关系全面缓和
C.美国国际地位高D.人类可以携手面对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二战后初期的一幅时政漫画,画中最下方文字为:“世界人民不想再受战争之苦。”——约瑟夫·斯大林。左侧戴礼帽美国男子左手托鸡蛋盒,右手递送步枪上裹着的文件是《北大西洋公约》,这幅漫画主要折射出当时(     

A.雅尔塔体系遭到重大挫折B.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
C.美苏冷战局势达到了高潮D.国家利益影响政治宣传
2024-03-28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1958年苏联恢复从美国进口电影,美国专家认为,“如果实施一些安全保障措施,向苏联出售电影将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所帮助,因为这些好莱坞电影是使关于美国生活方式的图景在苏联保持活力的良好方式”,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对
A.试图缓和同苏联的关系B.助推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C.促进对外友好文化交流D.积极推进冷战文化步伐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罗斯福的东亚观是:战后,日本将沦为战败国,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将是对地区稳定的主要威胁,其他国家或者尚未独立,或者难以发挥中国将起到的稳定作用,中国将成为一个能够在东亚地区发挥稳定作用的国家,并可以平衡战后苏联势力在东亚的扩张,假以时日,东亚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美国需要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确保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开放。杜鲁门作为罗斯福的副总统而继任总统,最初其东亚观有着深深的罗斯福烙印。但是随着美苏冷战的爆发,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中异军突起,美国也越来越从共产主义扩张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罗斯福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力量均势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策则日益被边缘化。在抵制苏联势力扩张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这两大战略目标中,前者开始凸显为主要战略目标,并逐步发展成在东亚地区全面遏制苏联和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李少丹《二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逻辑与重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的东亚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相比,杜鲁门东亚观的变化,并说明其对5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6 . 1955年,美国玛莎·葛兰姆舞团在美国政府安排下开始了亚洲巡演之旅。葛兰姆舞团每到一处,美国驻当地机构就开始渲染造势。在巡演期间,美国政府安排葛兰姆舞团会见当地精英人物,成为魅力十足的“文化大使"。美国葛兰姆舞团的“亚洲巡演之旅”
A.表明了美苏冷战有所缓和B.拓宽了冷战斗争的渠道
C.一定程度上助推冷战爆发D.促使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8年出台的《国际媒体保证计划》规定:只要好莱坞等美国传媒公司的电影对美国正面宣传,美国政府就将其“不吃香的外国货币”换成美元;美国政府还直接资助美国发行商“在德国、波兰和南斯拉夫这类国家的活动”。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政府
A.特别注重电影的娱乐宣传功能B.重视与波兰发展友好关系
C.试图将霸权触角伸向世界各地D.利用电影来推动经济增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美苏两强并立于世界的新格局。战后西欧诸国军事上极度虚弱,经济上十分困难,政治上面临国内革命的形势,对苏联的强大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感到恐惧。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推动北约的建立。在美国看来,只有同西欧国家结成联盟才能有效遏制苏联,才能把西欧国家纳入以美国为首的联盟体系,乘机在经济上提出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国家,在军事上提出建立军事联合组织的建议,把西欧纳入美国战略轨道。1949年4月 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包括美、英、加、法、比、卢、荷、丹、挪、冰、葡、土 12国参加,此后,北约不断吸纳新的国家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从成员国的选择,军事机构的组成以及战略的演变,北约自始至终都控制在美国的手中,成为美国以欧洲为中心,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的利器。

——摘编自陈军平《试论美国在北约建立初期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影响。
2023-04-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1957年《罗马条约》谈判期间,美国明确支持原子能共同体,大幅下调浓缩铀价格,向国外修电站提供铀原料。对于经济共同体,美国的企业界虽感到有些不安,但政府领导人认为一个更加统一的欧洲可以把联邦德国归并进来,巩固面对苏联的西方。这表明(     
A.西欧联合起来对抗苏联B.政治缓和带动经济的发展
C.大国博弈影响世界格局D.西欧成为美苏争夺的核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在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但在二战中沦陷,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甚至一度得不到盟国的承认。战后美国根本不把法国作为战胜国来对待,对战后重大问题的处理,法国不是被排斥在外,就是没有多少发言权。戴高乐1958年上台后,法国经济不断得到恢复,其发展速度还超过了美国,至1970年,法国国民收入达1283亿美元,居西方世界第3位。

1958917日,他向艾森豪威尔总统递交了一份私人备忘录,要求在北约内成立由美英法组成的大西洋理事会,以决定北约组织的世界战略和政治问题,否则法国将不参加任何发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工作。他主张“把靠近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联合起来,在必要时,使它成为苏联和盎格鲁一撒克逊两大阵营之间的仲裁者。”19667月,戴高乐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政治会谈后表示要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双方同意欧洲问题应该在欧洲范围内进行讨论,称欧洲大陆的国家应该努力为在东西方国家之间建立缓和气氛准备必要条件。戴高乐还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到继续维持法国与殖民地的传统关系,已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改弦更张,使自己转变为非殖民化的倡导者和坚定不移的实施者。

“戴高乐主义”成为激发法国人维护民族尊严的情愫,使得法国人恢复了自十九世纪以来多年没有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得法国得以重新走向世界。戴高乐想象中的大国地位,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作为戴高乐主义的一种理想,是可以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现实政治目标,那又是脱离实际的。戴高乐主义在反对美国霸权的同时,明显地暴露出了要使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的地位的意图。

——编自张猛《试论戴高乐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戴高乐主义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3-2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届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