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教社版本《中外历史纲要》(下)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级子目1:冷战与两极格局
内容要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
一级子目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内容要点: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欧共体成立和发展、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成为国际不可忽视的力量、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一级子目3:两极格局瓦解
内容要点: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和平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年至今)
27章 冷战和战后的变化
19451970年)
1节:冷战的发展
一级子目1:超级大国的对抗
内容要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
一级子目2:冷战的对峙:
内容要点: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张)
……
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年至今)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1:压力下的苏联
内容要点:冷战强化
一级子目2: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要点:冷战终结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叙述的异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两国教科书历史叙述差异的因素。
2 .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政策方针。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材料二   自182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干涉,但寻找可能的欧洲国家剩余的未开发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但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尽可能的拉拢在美洲的其他国家作为盟友。

材料三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四   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

——《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建国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及重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都把对方视为敌人的原因。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观,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与国际观的认识。
3 . 1954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专项基金,用以维持国务院在海外的文化活动。在该政策支持下,1956年波士顿交响乐团成功赴苏联演出,将“美国声音”传播到铁幕另一侧的世界。美国的这一做法(     
A.加深了苏联对美国的客观认识B.有利于消除美苏之间的文化差异
C.意在缓和冷战格局的紧张关系D.企图将冷战意识扩大到文化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62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军方提交给肯尼迪总统的一份建议书,表达了对美国当时的网络布局设置的担忧,并提请总统予以关注。肯尼迪随即命令信息部官员着手提高网络结构的安全性。这从侧面反映出美苏冷战(     
A.导致美国总统行政权扩大B.造成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
C.起因在于美国军方的推动D.客观上促进网络技术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9年,新上映的美国电影《红色威胁》讲述了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同年,苏联电影《易北河会议》上映,揭露了美国在德国阿尔滕施塔特地区的一系列恶行。材料说明(     
A.影视创作折射意识形态斗争B.两极格局对峙形成
C.美苏政府刻意丑化对方形象D.美国率先发起冷战
2023-07-01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政府以出口石油,换取西方国家的输油钢管和输油管线设备。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西欧国家与苏联的能源贸易提升了苏联在欧洲的军事力量。由美国推动并与欧洲盟国共同实施对苏联东欧集团的贸易管制,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于1950年1月9日正式达成协议:由与会国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代表组成协商团体”,总部设在巴黎的美国驻法国大使馆内,一般统称为巴黎统筹委员会”或巴统”。从1950年建立到1994年3月31日解散,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运作,美国成功拉拢其他西方国家对苏联集团实施了以贸易控制战略为主要内容的隐蔽的经济战,阻止给联、东欧国家出口能增强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型计算机、软件、微电子制造、能源开采技术等高新技术设备。使苏联的科学技术除了重点发展的航天工业和核武器制造、军事工业外,其余均大大落后于西方,加剧了苏联、东欧的困难。

——摘编自薛小荣、高民政《来自外部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改革与西方的遏制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禁运政策的实施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实施禁运政策的影响。
7 . 1947年,杜鲁门总统渲染“共产主义是对自由世界的威胁”,“极权政体……危害着美国的安全”,他扬言要“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苏联领导人则力主“把一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变为国际性的专政”。这说明当时
A.美国的民主政治受到威胁B.共产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C.美苏成为两极格局的核心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画家瓦诺克创作了漫画《最新的竞技运动》,并在作品上题词:“华尔街的战争贩子们,他们发动英国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反对斯德哥尔摩和平签名运动,华尔街的主子命令他们对这个运动作竞赛。”该漫画(     

A.还原了朝鲜战争的原貌B.反映了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C.讽刺了美国的经济霸权D.揭示了美国垄断资本的本质
2024-03-29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任何其他国家一样,美国自诞生之日国家安全的问题就相伴而生。从建国到19世纪末,美国政府专注于国内的发展和在美洲的扩张,国家安全主要是本土和西半球的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国际行为模式,使其国家安全有了新的含义。对外,不可避免地深深卷入世界事务。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至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题与外交问题为一回事。1989年后,美国开始调整其安全战略,其重点转向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单极世界。

——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了“现在的世界,是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进入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由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观点,认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主要是增强军事实和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在传统国家安全观时期,中国建立了一套以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主体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非法谍报活动和“和平演变”活动等外部非军事安全问题,成为主要外部安全问题。1993年,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全法》从法律上对国家安全机关的反间工作做出规定。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官方越来越多地提及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等更广泛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转型国家安全观时期,中国开始组建专门机构,履行国家安全领域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职者。

——摘编自钟开斌《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进与战略选择》

材料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错综复余的新的安全局势创造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

——摘编自张志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阶段性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10 . 尼克松一福特时期(1969~1977年),美国对拉美采取“低姿态”的方针,力求“现实地同泛美体系中的各国现政府打交道”,并宣称尊重拉美国家特色和国家尊严,继续对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给予援助。造成美国采取“低姿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殖民体系的完全崩溃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C.拉美经济实力的普遍增长D.美国在拉美霸权地位的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