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截取自《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的目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应为
A.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B.战后苏联的历史进程
C.冷战在欧洲的加剧
D.“第三世界”的兴起
2 . 1971年秋,美国环保署空气污染治理小组访问苏联,与苏联专家展开研讨。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两国共同签署了《美苏环保合作协议》,空气污染治理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这说明美国
A.尝试主导建立全球治理体系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
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D.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3 . 1973年在石油危机爆发之际,访问东京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对田中首相说:“不要屈服于阿拉伯国家的无理恫吓。”田中反问道:“那么,美国能给日本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么?”基辛格答道:“眼下谁也做不到这一点。”田中说:“这样说来,日本只好作出自己的反应了。”这反映出(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美日同盟关系的破裂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024-03-22更新 | 27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1976年美国费城退伍军人大会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病症:肺炎、高达41摄氏度的发热,有221例确诊病例,其中34例死亡。未知的病症引发了恐慌,人们担心这是生物武器或化学毒素所致,美国国会担心这会是一个“被错过的警报”。不久,科学家找到元凶——因空调使用频繁而变质的冷却塔水中滋生的病原菌。这一事件表明(       
A.生化武器成为冷战手段B.美国防疫机制存在漏洞
C.政治因素影响疫病解释D.美苏对抗加剧瘟疫传播
5 . 1983年10月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是越南战争后美国恢复海外用兵的首次尝试,并以此为开端,在第三世界一系列国家展开所谓“低烈度战争”,即通过支持亲苏国家内的反叛力量、支持亲美国家政府对反叛力量的镇压,来削弱苏联势力。这反映美国
A.对苏战略由守转攻B.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
C.弥补战略武器不足D.全方位的争夺势力范围
2022-05-05更新 | 32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前苏联《鳄鱼》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它的寓意是指北约
A.成员国数量众多B.深受美国的控制
C.拥护美国领导地位D.维护了成员国安全
2022-04-01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48年初,美国一位3岁“童模”的母亲收到了一份通知:她女儿必须先签署一份有“保证自己坚决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等内容的“忠诚宣誓书”,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拍广告的钱。这一做法
A.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是冷战在文化领域的表现
C.渲染了意识形态的对立D.受到华约组织建立的刺激
8 . 1973年4月,基辛格建议美国和西欧拟订新的大西洋宪章,但欧洲盟国对此反应冷漠。1973年9月,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东京回合谈判中,欧洲九国声称如果美国不确定能保护世界贸易的货币体系,西欧将不会实现其提出的自由贸易政策。这些现象
A.说明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的企图遭到抵制
B.根源于欧洲联盟建立后经济政治实力的崛起
C.体现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新一轮变动的出现
D.调整了美国与西欧之间既定的国际权益结构
2021-05-10更新 | 876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如禁止使用核武器和核扩散问题、波黑及海地和索马里等问题上经常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影响力渐弱。有些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赢得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减免债务的优惠,甚至宣布退出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这些变化
A.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B.反映出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的实力增强
C.缘于两极格局的最终解体D.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利益基础消失
10 . 有学者指出,尽管它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压制社会和人性的本质,它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无法解决苏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耗尽了所有的潜力而走到了尽头。该学者指出了苏联解体的(     
A.政策性因素B.国际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D.制度性因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