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从切身安全利益出发,与美国对抗苏联的政策拉开距离,对苏谋求以缓和代替冷战。英国放弃了二战后以美苏特殊关系为中心的“三环外交”,将外交重心转向欧洲,于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这些现象可用来说明
A.美苏冷战的缓和B.西方阵营的分化
C.美国霸权的丧失D.两极格局的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案》,提出要加强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的理解与交流。根据该法案,1958—1960年,联邦基金共投入30万美元用于非洲研究,其中,投入撒哈拉以南非洲语言发展项目的研究经费有7万多美元。这反映出当时(     
A.西方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C.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开始陷入困境D.学术研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2023-06-20更新 | 372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3 . 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积极推进以法国为主导的欧洲联合,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还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戴高乐推出这些举措意在
A.主导欧洲大陆秩序B.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C.化解欧洲各国矛盾D.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023-05-24更新 | 3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美国政府资助“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对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广播。这些电台的任务是“鼓励同苏联和东欧各国人民进行建设性对话”,其广播“内容集中于苏联和东欧人民所关心的问题”。由此可见
A.苏联和东欧国家广播技术比较落后
B.美国积极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
C.大众传媒已经沦为政治宣传的附庸
D.二战后美苏两国关系逐步走向缓和
5 . 1961-1963年,美国新闻署先后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斯大林格勒以及华沙、贝尔格莱德等城市多次举办“美国塑料”“美国艺术”“美国医药”“美国通讯”“美国科技图书”等展览,超过700 万人参观了上述展览。美国新闻署举办展览的主要目的是(     
A.缓和古巴导弹危机造成的紧张局势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与苏联合作共同应对多极化的冲击D.对苏联进行文化渗透
2022-03-20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美国长期以来都将经济制裁作为维护其利益和霸权的重要手段,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制裁方发起的经济制裁次数及其效果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断(     

A.美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单极世界B.美国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
C.多极化趋势下国际竞争的加剧D.美国经济制裁的数量持续增加
7 . 美国杜鲁门政府曾组建了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者为主的机密研究小组,借助大众传播理论、心理学和人类学知识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实施对苏广播。这表明
A.对苏冷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B.意识形态对抗阻碍了世界文化交流
C.冷战推动了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D.官民合作使冷战宣传呈现专业特征
2022-04-03更新 | 39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2年,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中说:“现在全世界都感到不安,期待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宣布我们的协议,宣布冲突已根本消除,这对各国人民来说将是最大的愉快。”赫鲁晓夫旨在协商解决的是(     
A.“柏林墙"问题B.古巴导弹危机
C.北约与华约对峙D.越南战争困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2年,美国某公司一张主推其牛津布衬衫系列的广告海报(下图),上面有四个穿着该公司不同款式的白人男性和一名印第安人,下方配文则是“全世界最时髦(聪明)的衬衣”。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美国(     
A.重视争夺印第安人市场B.意图笼络印第安人
C.旨在推动印第安人进步D.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8年,美英法宣布6月21日起在德国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马克。同年9月,西方占区组成由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参加的议会委员会,主管临时宪法即《基本法》的拟订工作。1949年5月,西方三国军事长官批准《基本法》,同时公布了《占领法》。上述现象表明(     
A.雅尔塔体系被西方大国颠覆B.德国走向分裂不可逆转
C.冷战思维具有深厚社会基础D.英法美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