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9年,美国国家博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博览会宣称以增进苏联人民对于美国人民及其生活方式的认识为目的,展品多是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以及一些艺术品。美国国家代表尼克松在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中称,与其谈论各自火箭的威力,还不如讨论各自洗衣机的优点。这表明
A.苏联模式的弊端引发世界关注B.美国在冷战中注重运用软实力
C.苏联民众生活水平远不如美国D.美国重视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022-04-08更新 | 537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材料   19451946年的饥荒笼罩着日本,许多美国官员并未参与粮食救济。但在日本民众持续不断的请求、抗议以及美国人日益害怕日本民众的抢粮暴动和共产主义扩大影响时,美国官员为稳固其统治才改变政策,出手相助。

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政府的共同努力,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的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粮食供应状况有了初步的好转。但是,美国的粮食巨头和跨国粮商却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状况,于是,美国一方面趁日本国内麦类自给体系尚未形成就对其渗透和破坏,另一方面策划让日本人更多地进食面食。因此,日本经济复苏所付出的代价是牺牲日本农业,向美国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

美国通过各种显性和隐性渗透的途径打开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侵蚀日本的粮食主权,从而强化日本对美国粮食的依赖。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援助是美日共同防御和相互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日本的牢牢控制,强化美国在亚大地区的霸权。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粮食战略产生的影响。
2022-01-12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1944年,罗斯福曾经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场橄榄球赛,我们是坐在旁边长凳上的预备队。现在上场的第一队是俄国人,还有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英国人,我们预定要充当球赛进行高潮时最后得分的跑垒手。”这个比喻反映了当时
A.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形成B.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C.美苏冷战的格局基本奠定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4 . 建立于二战之中的“英美特殊关系”在战后得到了延续,英国称美国为“最重要的对等伙伴”,美国则“期望英国在美国权力主导的轨道下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最终英国接受了这种“小伙伴”的角色,“美英特殊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放弃习以为常的大国地位
B.英美两国对国家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追求
C.美国对战后欧洲地区战略部署
D.英美两国应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结盟的冲击
2021-10-07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介绍了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巴黎参加艺术节的情况:“在舞台上出现了来自美国、共产党中国、芬兰、波兰、东德的演员们,他们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好像铁幕只是薄纱一般的东西”由此可知
A.中国并未严格执行“一边倒”政策B.冷战并不涉及文化领域
C.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了解D.冷战局势相对缓和
2021-09-03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