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2年11月22日,里根说:“美国希望大规模削减世界的武器库。但是,苏联人因为在军事实力方面已经大大超过我们,除非我们展示重建实力与恢复军事力量平衡的决心,否则,他们就不会有与我们谈判的意愿。”这反映出当时(       
A.美国与苏联冷战局势的急剧恶化B.世界多极力量的分化重组与成长
C.美国以实力拖垮对手的冷战思维D.苏联军事力量壮大迫使美国妥协
2024-01-29更新 | 25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肖欢容在《和平的地理学》一书中提出: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使民众和政治家都能感受化解敌意与和睦共处的必要。这可用于反映(     
A.东印度公司创立的积极性B.布雷顿体系形成的必然性
C.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正当性D.欧洲共同体建立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古希腊神话中,西风神“泽费罗斯”被认为是诸神中最温柔和善的一位。如图为英国作者吉尔伯特于1948年创作的漫画《来自西边的风》,画中马歇尔计划被比拟为西风神。该漫画反映了
A.美国帮助西欧走出了困境B.英国注重传承古希腊文化
C.作者未认清美国真实意图D.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联合
2022-03-04更新 | 27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8年,美苏正式签订文化交流协定,在文艺、科教等领域持续展开了一系列交流活动,文化关系成为两国关系中相对稳定的内容。此后,这一政策为美国历届政府继承。这反映了(     
A.美苏争霸重心逐步转移B.两极格局下缓和与紧张并存
C.文化交流主导国际关系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23-03-07更新 | 25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5 . 如图是二战后苏联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火箭上的“HATO”指的是“北约”,军人的身上都带有本国货币的符号。该作品的寓意是
A.揭露美国借北约实现自身战略的
B.凸显资本主义军事集团的内部团结
C.呼吁苏联建立对抗北约的战略同盟
D.指出马歇尔计划促成了欧洲的复兴
6 . 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沃尔克·佩茨认为,自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面对中美竞争,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因此,欧洲正在加大努力定义自身既包括地缘经济也包括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这论述折射出当前(     
A.美德外交政策趋近B.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盟趁机向东方扩张
2023-05-21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由欧洲电台是一家由美国国会出资建立的广播和通讯电台组织,它分别在纽约与慕尼黑设立了总部。1950年五一节试播.其广播员大多数选自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流亡人员,这些人在电台里号召东欧国家的人民向自己的政府提出自由、民主、独立的要求。这表明(     
A.电台广播加剧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B.美国和苏联展开激烈的争霸斗争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美国文化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现代传媒宣传冷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纳赛尔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1956726日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中东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对此,美国政府在外交上企图以“公正”“中立”的身份处理中东事务,趁机排挤英法,独霸中东。白宫担心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拖延会殃及巴拿马运河的主权问题,因而在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它既不能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从而公然破坏与英法的盟国关系,又不能支持英法继续强占运河开罪阿拉伯国家进而将其推向苏联的怀抱。

面对埃及的这一决定,英法两国反应非常激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10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15日,苏联以超级大国的身份向三国发出警告,扬言使用现代化毁灭性武器进攻英法本土迫使其撤军。6日,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命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向苏联示威,另一方面催促英法尽快停火。在美、苏联合构成的威慑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不得不于116日宣布停火。

——摘编自张华玉《十月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意图。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人们习惯上将“马歇尔计划”理解为美国拉拢西欧国家组建资本主义经济阵营的一项计划,而“经互会”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应对“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互助机构。但实际上,“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其成员国构成起初并没有特指西欧各国之意,甚至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以相同的援助,因遭到苏联拒绝而最终术能成行。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需从历史背景中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B.“马歇尔计划”的准确内涵尚无定论
C.综合学术成果即可还原历史概念内涵D.历史解释的建构根植于国家利益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20世纪六十年代,罗马尼亚同西方贸易从占其全部贸易的20%上升到33%,民主德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占比超过75%;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中的缓和与放宽,比如缔结文化协定、出版报刊书籍等。这表明冷战格局下(     
A.社会主义阵营已彻底瓦解B.东西方交流与对抗并存
C.“马歇尔计划”成效显现D.美苏关系得以全面缓和
2023-03-20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