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朝鲜半岛非军事武装冲突次数骤然上升。在此期间,美国对韩国报复朝鲜的要求予以压制,还单独与朝鲜进行秘密谈判。197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建设“自主国防”,秘密启动了导弹开发计划。美国政府一方面限制美国企业向韩国出售导弹开发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在某些可行的项目上同韩国合作。1978年,韩国成功试射了“白熊”导弹。同年,美国政府通知韩国政府,美国将帮助韩国进行导弹研发,但不包括主要用于发射核武器或射程超过180公里的导弹。1982年,里根政府组织七国集团会议,建立了全球防导弹扩散机制。

——据梁志《合作与控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韩国导弹开发活动的反应与对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韩国导弹研发持有限支持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帮助韩国进行导弹研发进行简要评价
2023-04-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届高三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9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建议,国务院应当鼓励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增加与非洲民族主义领导人联系的频率,国会应邀请更多的非洲政治领导人访问美国。杜勒斯这一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对华外交的困局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分化瓦解不结盟运动
2022-07-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世界电影史某经典影片简介。对此影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影片名称:《偷自行车的人》
上映信息:1948,意大利
剧情概况:在二战后的罗马,失业多时的里奇终于得到一份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二天便被人偷了他工作所需的自行车。里奇带着儿子找寻无果后,被迫铤而走险去偷一辆自行车以维持生计,结果不幸被抓……
拍摄特点:大量实景拍摄,大批非专业演员参演
A.影片海报折射苏联文化渗透B.影片上映加速马歇尔计划出台
C.影片剧情具有现实主义色彩D.影片拍摄受技术限制较为落后
4 . 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主要反映了(     
A.两极格局形成B.欧洲联盟成立
C.世界市场成熟D.第三世界崛起
2023-06-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补考历史试题
5 . 表1 1953-1958年美苏核武库规模(单位:枚)与核试验次数(单位:次)对比表据表可知,20世纪50年代(       
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
规模次数规模次数规模次数规模次数
美国24226936928755431197345196
苏联20024420336604987083
A.核军事技术长期被美国垄断B.苏联对美国尚未构成核威慑
C.美苏双方核武军备保持平衡状态D.美苏军备竞赛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2023-07-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暨高三零诊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到的世界诸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唯独美国在这次战争中大发横财,一跃而成为全方位的世界性大国。战后的苏联在军事上与美国不相上下,它完全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对战后的国际社会产生影响。这时全世界都已清楚地看到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荣”,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和非洲迭次发生的动乱中永远消失。

——摘编自张璋《论两极格局形成与冷战爆发》

材料二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盟国、收复失地,发动石油斗争,采取减产、禁运等措施。石油斗争显示了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力量,不仅直接导致能源危机,还触发、加深了西方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西方阵营的分化。阿拉伯产油国石油斗争给整个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第三世界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推动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

——摘编自陈玉国《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及其影响》

材料三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GDP占全球的40%,制造业产值占40%。近1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量中的80%是来自美国和中国。中美关系已经超过了双边的意义,具有全球性的溢出效应,中美关系的处理与走势,对于世界格局演化是最大的变量。

——摘编自陈文玲《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格局演化的十大变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当时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产油国发动石油斗争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当前全球格局演化的具体变量有哪些?
2023-07-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仍然支持以色列,压制阿拉伯国家,日本则表达了中立态度。阿拉伯国家对日本的中立表示强烈不满,并削减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导致日本国内经济出现混乱,物价飞涨,商品抢购风起。面对不利的国内形势,日本推出了“亲阿拉伯政策”。日本政府官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要求。日本副首相三木武夫紧急赶赴中东地区,与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援助协议。最终,日本得到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给予的“友好”国家待遇,摆脱了石油危机。

——摘编自李凡《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推出“亲阿拉伯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亲阿拉伯政策”。
2024-05-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878年,英国从苏禄苏丹国获得沙巴管辖权,但存在“割让”或“租借”争议。1946年,英国颁布《沙巴让渡法令》,把沙巴转变为英皇室领地。继承苏禄苏丹国主权的菲律宾建议美国“立即制止这种政治侵略”,美国政府选择回避。1960年代,菲律宾民族主义高涨,正式向英国提出沙巴主权索求。美国政府表示由“菲英政府自行决定”“应以共同抵御共产主义为重”。1963年,英国把沙巴控制权转给马来西亚,菲、马断交,美国政府回应“不愿卷入其中”。1967年,美国照会菲、马两国“可以自己说服其他邻国成员帮助解决沙巴问题”。1968年,菲民众游行示威,谴责美国沙巴问题政策并要求终止“随美外交”、回归亚洲、从越南撤军。1969年,菲、马在东盟部长会议期间复交,但沙巴问题阴影继续笼罩双方且引发了2013年武装冲突。

——据尹蒙蒙《沙巴主权争端与美国的应对政策(1961—1969)》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0年代美国在沙巴主权争端中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60年代美国在沙巴主权争端中实行中立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2024-03-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述,一位名叫盖尔·哈佛森的美国飞行员率先在飞越柏林时,将巧克力棒、糖果和口香糖绑在手帕做成的小降落伞上从机窗投下,这就是日后被柏林人称之为的“小食品行动”,这一行动前后持续近一年。这表明当时(     
A.食物供给渗透冷战思维B.中间地带争夺愈发激烈
C.美国援助促进欧洲复兴D.区域经济合作明显增强
2024-05-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传统观点认为,冷战发生主要在于安全结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政治因素。学者最新研究发现,战后世界的分裂在于未能建立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组织,美苏关系陷入了经济漩涡,而不是安全困境。这说明历史解释受限于(     
A.时空尺度B.史料收集C.政治立场D.观察视角
2023-07-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