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1966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逐渐激烈;1969年勃兰特大选获胜当选联邦德国总理,主张实行与苏联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上述国家的对外政策体现的实质是(       

A.外交政策打破意识形态壁垒B.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阻碍东西方交流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4-01-02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冷战是指二成后的美国及其盟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的经济遏制政策。194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1950年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成员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欧洲各国接受了美国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达131.5亿美元。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助不发达国家法案,通过资金技术援助,使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以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1969年尼克松政府灵活处理经济冷战政策,通过《出口管理法》放松对苏联的出口管制,希望通过发展美苏贸易诱使苏联在越南成争、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方面让步。1979年里根政府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冷战政策,对苏联施行经济制裁和禁运,同时鼓励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和出口,打压石油价格,削弱苏联赚取外汇的能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危机。

——摘编自左凤荣《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冷战及教训》

材料二   19507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主导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决定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进入1970年代后,作为“缓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尼克松决定放松对中国的贸易禁运。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联合发表《上海公报》,指出:“双方将贸易关系看作是另一个可带来互利的领域”。中美之间贸易迅速上升,贸易额从1971年为零到1974年达8亿美元。在美国对华贸易中,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占了较大的比例,如向中国出售10架波音707飞机。从1974-1977年,中国先后同日本、联邦德国、美国等国的厂商签订了价值37.4亿美元197项设备引进合同。中国利用这些设备,通过国内配套和改造兴建27个大型工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戴超武《美国“贸易自由化”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苏经济冷战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70年代对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1-05-16更新 | 344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2届高三联考(六)历史试题
3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在政府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下,美国人对苏联二战后的国际行为很快表现出疑虑和担忧。美国1946年8月的民意测验显示,71%的被调查者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到1947年,这一数据又有提升。这反映出
A.苏联严重威胁美国利益B.美国对苏冷战的条件更成熟
C.战略猜忌加剧局势动荡D.美国外交政策深受民意影响
2022-04-16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阐述对外援助政策时强调"我的意思不是说,继续推行欧洲复兴方案的唯一理由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恰恰相反,即使这种威胁不存在,自由世界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这反映出,美国的对外援助
A.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B.服务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C.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D.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
6 .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签署了《华沙公约》,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这标志着
A.美苏冷战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第三世界兴起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政策可以追溯到苏俄革命时期……30年代美国承认苏联并给予最惠国待遇,美苏经济关系理应得到顺利发展。然而苏联在战争危机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谋求自保,使美国不愿意积极推动美苏经济关系的发展。美苏经济关系的“蜜月”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度过的。战后苏联把经济复兴资金的来源,寄托在战败国的战争赔偿和美国的经济复兴援助上。美国却完全堵死了向苏联继续提供租借物资援助和经济复兴贷款的大门,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战争赔偿乃至德国重建政策的方向。苏联在战后经济复兴问题上越得不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上与美国的对立越深化。美苏双方都重新估价对方的战略意图,走向全面对抗。美国对苏贸易政策也逐渐从自由多边贸易向贸易管制方向转变。

——摘编自崔丕《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材料二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过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及武器的禁运……1949年美国国会出台了《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这是美国采取对中国武器禁运政策的开始,也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滥觞。19491122日,美国又同英国、法国等一些国家举行秘密会议,成立了一个不公开的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限制对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战略性物资和技术,而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尤其严格……90年代中国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寻求引进预警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寻求在无人机等领域进行合作等。美国大加阻拦并施加压力,迫使以色列有关公司中止与中国签署合同。在美国眼里“中国”与“军事”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与“军事”联系起来。这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摘编自韩旭东《美国对华技术封锁5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扼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中国打破其封锁的主要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交往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自1949年开始,美国及其西欧盟国对“苏联集团”的出口实施严格管制。1969年,美国调整并出台《出口管理法》,去除了1962年相关法案增加的“经济威胁”的内容,而代之以单纯的“军事威胁”条款。这一转变表明
A.美苏加紧了对世界市场的争夺B.“滞胀”困境促成冷战趋向缓和
C.美苏政治经济合作局面已形成D.美国侧重于从经济上压制苏联
2022-04-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1973年的石油危机导致国际油价飞涨,苏联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油气出口的收入成为重要的外汇来源。苏联用石油外汇购买粮食、轻工业品甚至重工业产品弥补自身生产的不足。1985年美国操纵沙特等国增产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严重冲击苏联经济并加速其解体。这反映了(     
A.美国在冷战后期处于上风B.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C.石油贸易服务于政治利益D.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10 . 1964年8月,毛泽东在与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谈话时指出:“在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一点上,我们同戴高乐有共同点,他也需要我们。”同年9月,毛泽东对前来参加中国国庆庆典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说:在对美政策问题上,“我们同法国总统有共同点”。这反映出当时
A.中法意识形态的对抗逐渐消失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产生分裂
C.中法结成同盟抗击美国的霸权D.两极格局下国际力量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