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1980年,艾滋病在美国出现后,苏联和东欧国家认为“艾滋病是美国军方制造的生物武器”,暗示“美国士兵是最危险的病毒携带者”。198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部分西方科学家抛出“艾滋病自然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据此可知(       
A.西方科学家缺乏科学研究精神B.非洲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
C.美苏生物科学研究的分歧严重D.病毒溯源成为冷战的工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925日,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向总统杜鲁门的“建议”中强调:“即使美国不分享相关信息,苏联也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原子弹。”12月,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建议,为苏联所接受。1946124日,联合国大会批准成立原子能委员会。6月,美国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只有别的国家承诺不生产核武器,美国才会销毁库存原子弹。苏联针锋相对地提出:除非美国先销毁核武器,否则苏联拒绝接受任何国际原子能管控计划。同年12月,原子能委员会通过了“巴鲁克计划”,但苏联先是在安理会中否决了该计划,后又在1949年核试验成功后退出了该组织。1952年,原子能委员会最终与联合国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为裁军委员会。

——摘编自王道《助澜冷战-迪安·艾奇逊与战后美苏原子能合作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8年出台的《国际媒体保证计划》规定:只要好莱坞等美国传媒公司的电影对美国正面宣传,美国政府就将其“不吃香的外国货币”换成美元;美国政府还直接资助美国发行商“在德国、波兰和南斯拉夫这类国家的活动”。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政府
A.特别注重电影的娱乐宣传功能B.重视与波兰发展友好关系
C.试图将霸权触角伸向世界各地D.利用电影来推动经济增长
4 .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上台后强调“今天,保卫自由和扩大自由的巨大战场……是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是在日益觉醒的各国人民的国土上。他们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他们谋求结束不公正、暴政和剥削。”这说明,美国意在(     
A.传播自由主义思想B.调整与苏联冷战的外交战略
C.壮大第三世界力量D.联合亚非拉以消除滞胀危机
5 . 1956年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署讨论是否要对南极部分区域进行主权宣示时,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内务部认为“此举将会导致苏联也提出领土宣示,还可能中断我们亟须从苏联获取的科学信息。” 最终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南极的主权宣示。这反映了
A.科学交流超越了国家对抗B.美苏之间交流与对抗并存
C.合作共赢是美苏两国共识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6 . 据统计,马歇尔计划共对西欧投入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不过,有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由于它们缺乏系统的组织和完善的计划,反而忽视了欧洲重建的许多最基本的需求。导致“缺乏系统”“忽视”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冷战的需要B.朝鲜战争的影响
C.德国分裂的制约D.西欧联合的排斥
2022-02-19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推动达成了这一协定:除古巴以外的所有美洲国家自筹资金约800亿美元,美国提供外来资金200亿美元的一半,在拉美建立“争取进步联盟”。这一做法(       
A.体现了美国的冷战政策B.加剧了南北美洲的对立
C.丰富了美国的扶贫方针D.激发了拉美的民族情绪
8 .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政策方针。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材料二   自1823年开始实施的美国外交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对欧洲国家的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之间的干涉,但寻找可能的欧洲国家剩余的未开发的殖民地并进行殖民,但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尽可能的拉拢在美洲的其他国家作为盟友。

材料三   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认为,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四   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

——《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建国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及重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都把对方视为敌人的原因。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观,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与国际观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迎头相撞,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在欧洲、亚洲、中东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广泛的对峙。它们之间战略目标、战略构想、战略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但双方又始终将斗争克制在不引起直接的武力冲突和战争的限度内,于是“冷战”不可避免了。

——摘引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1945-2000年)(第三版)》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初期,是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新的多极化世界初露端倪的交替时期。导致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全球争霸导致两国国力的相对削弱。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和西欧、日本力量的崛起,有力地牵制和冲击着美苏两霸的势力。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和苏联的“新思维”成为推动苏联社会质变的催化剂。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出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让步”而采取的“冷战”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旧的两极化世界由动摇走向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性事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难民政策的反共色彩日益突出。1948年,美国通过《1948年难民法》,规定美国可以接收苏联兼并的原波罗的海三国及波兰东部地区的居民,并设立了严格的审核条件。其后,美国的《1950年战争难民法修正案》放宽了条件,为德国、意大利、希腊和流落在远东地区的欧洲政治难民提供了迁入美国的机会。到1953年,美国的《1953年难民救济法》进一步放宽了难民接收的条件和范围,法案规定亚洲和欧洲的共产党国家的人,如提出遭到所属国家的政治迫害,即有较大可能成为政治难民。1956年,匈牙利事件之后,美国通过了《1957年难民逃亡法》,接收来自共产党国家与中东地区的难民,大量接收了匈牙利人。古巴革命之后,美国又通过各种方式,挑唆古巴人外逃,至1960年,美国共接收古巴难民80余万人。

——摘编自闫金红《20世纪50年代美国难民政策略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20世纪50年代难民政策的影响。
2022-03-30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