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1980年,美国电台“美国之音”连续播出有关波兰罢工进展、述评、访问等系列节目;1981年,电台的波兰语节目从每日2.5小时猛增至7小时;1982年夏,电台每天在早间节目中播放蛊惑人心的歌集《愚蠢的行为》。美国此举旨在(     
A.扩大与波兰的文化交流B.对波兰实施“和平演变”
C.高度关注波兰政治局势D.遏制苏联对欧洲的影响
2023-07-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75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苏联官方禁止离境领奖)。在颁奖词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萨哈罗夫进行了高度评价:“萨哈罗夫绝不妥协,跟滥用权威的、有损人格的各种行为作斗争,并为一个法治政府的理想而奋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
A.成为西欧摆脱美国影响的舞台B.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已经受到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D.意在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军事格局发展进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大国军备竞赛是美苏之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两个平行市场”反映了美苏经济冷战的排他性
C.冷战后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主宰者
D.“一超多强”表明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图片主要说明了(     
   
A.捷克斯洛伐克出现“布拉格之春”B.苏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出现重大失误D.苏联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2023-08-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67年欧共体成立的时候,英国政界的主导态度是(     
A.为了实现英国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在欧洲市场的自由交流,应该积极加入欧共体
B.要借助现有的法德矛盾,推行大陆均势政策,维护欧洲自身霸主地位,不应该加入欧共体
C.欧共体的成立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体,英国不加入将会被边缘化
D.英国拥有英联邦国家的广阔市场,加入欧共体将失去对这个广阔市场的独享权
2024-03-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二战中德国的欧洲盟国包括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西班牙等国
B.柏林墙的修建不仅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二战后欧洲分裂的象征
C.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D.德国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是造成当前欧洲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原因
2024-03-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请结合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
1947美国晶体管问世
1954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81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96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99美国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2000美、日、法、德、英、中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材料三       

   
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

   
70年代末苏联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材料四       美国人很快算出来,在苏联的GDP比美国及盟国少2334的情况下,这件事开辟了一条可靠的对于他们没有任何风险的破坏苏联实力的道路。归根到底,通过在无望的军事角逐中的经济消耗,有可能使苏联遭到彻底破坏。

——《世界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发生的现象与哪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有关?他提出的利用原子能理论基础的关系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新科学技术的发明方面,苏联的地位怎样?试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当时西方和苏联的经济建设,各有何特点?
(4)材料四中的“这件事”指什么?美国的目的是否达到?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4-03-1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不到一个世纪前,欧洲几乎垄断了全球秩序的制定。如今,它却有可能置身于当代探索世界秩序的努力之外,把自身的建设当作地缘政治的终极目标。”这段话意在表明(       
A.欧美国家实力日趋衰落B.国际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C.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D.世界大国应该勇于担当
2024-03-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之后,结束了日本借一战之机短期独霸中国的状况,又回到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欧美列强可以不管中国的利益,但显然不能容忍日本向他们挑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重绘了世界政治版图,列强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这一期间的中法关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面对这样的形势,法国在口头上承认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是正当的,在行动上也迫于压力做一些小小的让步,但在更多的方面,对于中国要求收回的在华利益,想尽办法拖延,如广州湾租借地。同时,又千方百计利用不平等条约,费尽心计寻求扩大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不顾自己大国形象,不惜采取威胁、恫吓等无赖手段。而在更多的时候,法国的让步和攫取新的利益是交错在一起进行的。

——摘编自张雪永《大革命时期的中法关系研究》

材料二   早在1949年初,法国准备承认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希望通过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阻止中国支持越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而中共将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国际主义义务,在援助越南革命的问题上态度坚定,中法建交的构想也就无疾而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法国追随美国谴责中国“侵略”朝鲜。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与中国改善关系,是戴高乐奉行独立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中国合作使戴高乐在和两个超级大国打交道时,手中多了一些筹码。1964年,中国和法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西方媒体将之称为“外交爆”。周恩来指出:“中法建交是国际事务中的一件大事,是在西方打断一个链条,其影响会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指出:“2024年,我们将迎来两国建交60周年。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法建交为不同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的国家间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60年来中法关系的探索与实践塑造了“中法精神”

——摘编自卢沙野《忆六十载辉煌启新时代征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后法国对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49~1964年法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影响,并简要谈谈你对“中法精神”内涵的理解。
2024-04-30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