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二战结束后,世界不得不开始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矛盾加剧B.欧洲受到战争的损坏严重
C.美国主导了世界D.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2021-06-07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如何对待第三世界的问题上,美同总统约翰逊由于受在“新政”改革时代经历的影响,经常谈论要在国外搞“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把湄公河变成田纳西流域”。这一主张意在(     
A.输出园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提升第三世界河流治理的水平
C.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状态D.遏制苏联在中间地带的扩张
3 . 冷战时期,法国总统戴高乐奉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注重同苏联发展友好关系。戴高乐推行“自由独立”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B.推动世界和平
C.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D.反对美苏争霸
2021-09-24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一历史事件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作为冷战期间苏美两强激烈的对抗,50年来,这一事件不断地被人提起,也被人反复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事件的解决,避免了美苏两强走向最终的核摊牌,也保证了冷战的和平结束。今天,虽然核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是这一事件对于外交政策制定者们来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得出哪些重要启示。
2022-03-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为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节选)(        
时间事件内容概况
1947年马歇尔计划美国向西欧、日本等国运送谷物粮食,援助的130亿美元中有 45亿是以农产品的形式提供
1954年实行《共同安全法》美国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 援助” ,作为促 进自身安全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
1974年国会通过《杰克逊—
瓦尼克修正案》
对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削减粮食 供应,并禁止给予以粮食贸易方面的优惠
表中反映出美国对外粮食政策
A.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救援性质B.确保了受援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战略需求D.稳固了美国同苏联争霸的优势地位
6 . 下列关于冷战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冷战是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B.“杜鲁门主义”演说是苏联对美国发动冷战的标志
C.冷战的发生和发展推动了世界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
D.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8年,美苏开始讨论太空的和平利用问题,并在联合国中提出议题。1967年1月27日、联合国最终制定了管理国家太空探索和利用活动的条约原则,由美、苏、英共同签署,同年10月生效。这说明(       
A.科技发展决定美苏关系B.美苏冷战中心发生转移
C.美苏在冷战中有过合作D.美苏联手维护世界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6年,日本绕开美国与苏联签署联合宣言,规定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并恢复外交关系。次年,双方互派大使。1960年,日本同美国签署《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有条件地允许美国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这一时期,日美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滞胀”促进美国调整亚太战略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出现分化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两极格局D.冷战思维在亚太地区的渗透
9 . 有学者认为,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人通过给欧洲制造了一个敌人,从而“维持”住了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美国制造的“敌人”是
A.日本B.苏联C.印度D.巴西
10 .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在政府文件中明确表示要“让亚洲处于无法冲击美国霸主地位的状态,同时防止出现震慑整个亚太地区的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这说明(     
A.冷战加剧了美苏矛盾B.冷战政策的重心转移
C.亚洲对美国威胁加剧D.美将对亚洲进行援助
2023-01-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