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形成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既矛盾冲突又协调合作的“多角互动”关系,也有中、美、日、俄“四角关系”。据此可知,“多角互动”(     
A.表明国际力量已完成重组B.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说明美国主导着国际局势D.体现了霸权争夺的集团化
2023-09-08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骑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三: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四: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
(2)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并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4 .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美国和苏联分别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相互敌对的政治、军事、经济组织。这反映当时国际关系的状况是(     

A.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B.西方阵营的逐渐分化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2024-02-10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成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战争临近结束时,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随着和平的到来,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大同盟走向分裂,并为冷战所取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苏]赫鲁晓夫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政协编译组译《最后的遗言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问题探究P115

主题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材料四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如此快的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的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摘编自佛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材料五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题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材料六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材料七   “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责本主义“和平演变”。该词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国务抑杜勒斯提出。“和平演变”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历史纵横P115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冷战”的影响。
历史纵横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6)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并指出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7)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6-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18·纲要下册第1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6 . 下图是《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它可以用来研究(  )
A.美苏冷战B.两极格局的解体C.德国统一D.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4-01-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二战中美英两国联手研制原子弹,由此确定了双方对核武器的垄断。而围绕着核武器垄断与反垄断,美苏之间展开了激烈较量:美国将原子弹视为其实现政治和外交目标的重要工具,对苏政策愈发强硬;苏联则针锋相对,加紧研制核武器。这一状况(     
A.刺激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B.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快速发展
C.加速了美苏之间冷战的到来D.造成了两极格局的对立局面
2023-09-08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70年代,美国杂志《共产主义的问题》上的文章弱化了反共意识。同时,美国扩大了《美国画报》和《对话》这类非政治性杂志的发行范围,其也在内容上加大了对美国生活、文化和艺术的描述。据统计,《对话》曾以17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发行。这一状况(     
A.表明美苏“冷战”态势趋于缓和B.反映出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出现
C.说明“和平演变”策略开始出台D.体现出国家战略利益的现实考量
2023-08-29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二)
9 . 1986年10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这次会晤因为双方尖锐对立,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但1987年两人在华盛顿会晤中签订了数项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都是在雷克雅未克会晤的基础上双方退让的结果。这说明(       
A.美国对苏联做出退让B.区域对抗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苏在冷战博弈中存在妥协
2023-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07
10 . 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攻势。
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____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____解体。
(3)影响:冷战结束,世界____趋势不可逆转。
2023-09-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5-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