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1 . 1997年,德国《明镜》周刊刊文指出:“由于共产主义终结和本国经济繁荣而地位加强的华盛顿似乎已抛弃了产生于越南战争创伤的自我怀疑心态。他现在是国际政治中的施瓦辛格:武力、横冲直撞。”该评论折射出(     
A.两极格局解体的必然性B.美德关系紧张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挑战
2023-01-12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一幅反映俄罗斯在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上尴尬境地的漫画,七国集团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个发选国家。此漫画反映了(     

在7+1高峰会议上 作者Lurie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简称G7),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的最高会议,1975年由法国倡议设立,每年一次,轮流坐庄。开会的目的据说主要是替全世界人民考虑问题。90年代以后,常邀请俄罗斯参加,但俄的发言权有限,扮演着一个十分尴尬的旁听角色。
A.俄罗斯因经济实力不足受到了歧视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两极格局解体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D.美国利用北约向东部扩张
2023-01-05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过程中,国家合法暴力的作用再度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俾斯麦通过几次成功的战争,最后以战胜法国而建立起了以普鲁士为基础的德意志帝国。这个以战争为主要手段统一的民族国家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后果其一是极大地推动了德国的经济发展,其二则是再次在德意志民族心理中加强了“强权即公理”的信念,这一信念的畸形发展强化了民族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种族主义倾向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就不是偶然的了。两次大战不仅让德意志民族几乎毁灭于战火之中,而且最终使近代以来一直引领时代潮流的欧洲拱手将世界事务的主导权让给了美苏两家。

材料二   战后美国等占领军对德国的改造使纳粹思想首次得到了广泛的清算。对纳粹德国的改造实际上对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是一次根本的调整:盟军的行为表明,在欧洲,民族主义只有与民主主义结合,才是一种合理的思潮。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自由、民主与平等等价值观念,首次真正成为欧洲各民族的共识,这是欧洲得以在新形势下走向联合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再次获得统一后,德国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已经坚定地做出了如下的保证: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这既是附理性认识的结果,也是欧洲战后发展的国际环境为德国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机遇的结果。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策源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德国历史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启示。
2022-08-2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8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摆脱越南战争困局而进行战略收缩:西欧国家一体化合作进一步加强;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欧各国对苏联霸权主义行径强烈不满:中国国际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初步显现B.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C.美苏两极格局开始走向瓦解D.美苏争霸中苏联占优势
2022-07-23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10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6 . 如图是1948年英国人伊林沃思创作《一旦通过守门员》的漫画,画面中的商店橱窗贴着“反苏新品”这样的广告词,商店由一名健壮的美国国会门卫看守,店外一群代表西欧各国的妇女正迫不及待的排起长队等待商店开门。该画旨在揭示
A.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B.美国政治运作的分权制衡
C.美国经济冷战正取得效果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2022-06-05更新 | 57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认为美国对外的“有限资源”应该按“欧洲第一”的原则进行配置。他对马歇尔计划只是通过对欧经济援助而培植“地方自然抵抗力量”的要求不甚满意,按他的设想,对欧经济援助在帮助欧洲重建的过程中也要为美国拓展欧洲资本与工业制造品市场起到推进作用,而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欧“政治一体化”,便具备这样的功用了。因此,通过控制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盛顿便可在欧洲形成“让苏联人出去、让美国人进来、使德国人被压住的态势”。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后,戴高乐执政。对美苏称霸世界的局面非常不满。戴高乐政府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抵制和摆脱美国的控制,于1966年退出北约。

——据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等整理

材料二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程度越来越深化了,世界经济生活日益表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愈益尖锐,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有一定经济互补性的国家之间纷纷走上了区域集团化道路。

——赵莉《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动因。结合所学,简析法国退出北约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列举一个中国为成员国的区域经济集团。
2022-03-0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实行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美国通过派遣军事顾问团等方式扩建国民党的海、陆、空军,加强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及镇压革命的手段。然而,美国的各种援助终究还是未能改变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失败的局面。早在1947年春季,美国政府内关心日本的官员就提出,日本的工业潜力能够也应该被动用起来为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复苏积极服务,认为日本在亚洲和世界经济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此后,美国政府将这作为亚太政策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逐渐将日本看成是替代中国扮演地区角色的理想代理者,美国以日本为中心的亚太冷战战略圈迅速形成,日本也就得以充分利用美国的这一亚太战略迅速实现经济的起飞。

——摘编自李加洞《试探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重心由大陆向岛国的转移(1947- 1950)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独自占领日本,日本则实行亲美的“一边倒”外交政策。1950 年,日本首相吉田茂向美国代表团顾问休斯敦表示:日本在缔约后必然会依赖美国的保护。1951 年,以美国为首的51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会议签署了《旧金山对日和约》。为了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美国面对共产主义中国的崛起,拉拢日本构筑困锁中国的“岛链”。同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首次提出利用地缘政治关系,用“岛链”来围堵中国。美日缔约后,非但没有铲除战前日本法西斯思想得以存在的政治、经济土壤,还使得本来就没有完全根除的军国主义思想得以再度滋长,从而埋下了今天日本与周边邻国关系不睦的隐患。

——摘编自樊迎梅《逆转与扩展: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研究,1945~195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亚太政策演变的政治影响。
2022-10-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器械、原料、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民众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起50年代初,日本农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不需使用外汇,用日元支付即可,日本政府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据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百废待兴。19501960年,我国平均每年出口粮食228.1万吨,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50年和1952年我国粮油食品出口额分别为2.79亿美元和3.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4%、47.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的粮食进出口执行低关税,配额外征收普通关税或优惠关税,其他粮食进出口全部放开。由于啤酒生产的需求和饲料加工的需要,我国的大麦等农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

——据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粮食战略给日本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对外贸易战略实施的原因。
10 . 2013年10月,欧盟代表在联大发言说,美国对古巴政策是一个双边问题。美国的单方面封锁已经波及其他国家,限制了欧盟与古巴的贸易联系。古巴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未来。这反映了21世纪初期(     
A.北约内部分裂在即B.欧盟公然挑战美国
C.欧盟插手拉美事务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