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5 道试题
1 . 1957年底,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对政府机构做出几项重大调整:一是建立总统科技助理办公室;二是将原属于防御动员办公室名下的科学顾问委员会移交给白宫,重组并扩大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三是建立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陆海空三军的空间项目在名义上都转入到它的名下。做出上述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B.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爆发
C.中国“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D.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2 . 1963年6月,美苏达成《美苏热线协定》,以便两国领导人能够在突然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通过“热线”保持联系和对话,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防止由于事态失控而导致双方的核对抗。这体现了(   )
A.美苏间由敌对走向合作B.美苏两国的自我控制
C.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守势D.不结盟制衡美苏冷战
2021-05-16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1945年夏,担任英国外交大臣的贝文曾这样描述一个选择:一个世纪前美国宣布了“门罗主义”,使美洲大陆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现在苏联的“门罗”正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崛起,而第三个“门罗”应该以美国发展与美洲大陆关系的同样方式,维护我们(英国)与近邻发展友好关系的权利。这表明英国的外交目标是(     
A.坚持光荣孤立政策B.影响并能控制西欧
C.积极参与美苏冷战D.促进欧洲走向一体化
2023-06-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以后,尽管德国政府试图缓和与英、俄、法三个协约国的关系,但列强在巴尔干和北非地区的争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机和地区性战争使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日益加深。德国作为同盟国的核心,其一系列不当政策则加剧了这种对立。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通史·第四卷·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材料二   以雅尔塔会议及其协定为中心,此前此后的一系列相关会议所达成的所有协定的总和共同构成雅尔塔体制的法律基础。雅尔塔体制第一次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从总体来说,正是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发生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国际问题。

——摘编自杨和平《雅尔塔体制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德国与“三个协约国”关系恶化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尔塔体制。
5 . 1948年法国外长皮杜尔说:“只有在欧洲的统一中,才能解决德国的问题。”他的继任舒曼也说:“要在和平的欧洲合作框架中来解决它(德国问题)。”为此法国
A.与英美苏四国共同分区占领德国B.与英国、联邦德国等共同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C.支持建立联邦德国一起对抗苏联D.参与成立欧洲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
2022-03-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6 . 1970年代,民主德国在出台“新的东方政策”谋求与苏联级和关系的同时,又积极促成欧共体通过“维尔纳报告”“达维农报告”进一步打开欧洲经济合作之路,并开创欧洲政治联合的先河。民主德国此举
A.使美德盟友关系破裂B.缓和了欧洲冷战局势
C.促成欧盟的最终成立D.实现了德国国家统一
7 . 1983年,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在第七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讲到“在这次会议上没有什么比为和平服务更紧迫的任务了,我们必须召集可能的核会议主要参与者,放弃任何霸权观念。”这表达出(  )
A.第三世界国家迫使美苏放弃争霸B.古巴人民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控诉
C.冷战局势下和平随时会化为泡影D.成员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迫切诉求
2023-09-2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上饶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们以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不断扩大的殖民地而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当时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1914年,当欧洲国家卷入一战时,“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欧洲正在丧失世界工厂和世界银行家地位。战争也使西欧各国几乎失去了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仅兵员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人。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欧洲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与不满,这令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极为担忧和惊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就实力而言是不对称的,如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双方沿着意识形态的边界,在国际秩序观、制度观、文明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重构全球文明共识。两极格局下,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到两大集团的对抗与竞争中,相反不少国家独立于两大联盟集团之外,并对两极格局多少起到了牵制与限制作用。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西方世界的共同敌人消失,欧洲意识增强,使得经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与苏东体系的对抗中逐渐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整体西方出现了“松散的”局面。美国认为由其领导的“单极时刻”已经到来,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而欧洲则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的出现,使欧盟长期以来力图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在形式上已实现。

——摘编自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改变欧洲中心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9 . 阅读下表,这些行动

苏联在非洲的部分援助行动

时间国家援助行动结果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北非的埃及在阿斯旺水坝建设、苏伊士运河危机等问题上给予援助埃及宣布要建成“民主社会主义”
20世纪
70年代
西非、东非的国家,如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通过古巴给亲苏政权经济、军事援助相关国家宣布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A.缓和了紧张的美苏关系B.加速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D.影响了相关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
2022-03-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考选考科目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这可用于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无法维持B.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
C.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D.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