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期间,虽然没有出现局部热战,但出现了两次严重的危机,一是1958年开始的第二次柏林危机,二是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给当时世界带来的最大风险是(     
A.恐怖主义B.气候变化C.军备竞赛D.核武战争
2 . 《我们都是冷战的输家》是一部反省冷战的著作。作者指出:冷战体系内,对峙双方各怀不安全感,但为减少不安全感而采取的手段却往往极富挑衅性……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表现就是如此。能为此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   ②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第二次柏林危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07-2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到对战后国际关系性质、特征和相关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认识。在本世纪经历了两次全球规模的大战之后,力量组合出现了新的平衡、新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以往的新的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正是为了揭示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和深层原因。

——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材料二   记者提问:针对目前的中美关系形势,很多媒体分析认为两国难跨意识形态鸿沟,中美的新冷战正在成形。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对中国来讲,我们一向认为中美双方不应该去寻求改造对方,而是应该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处之道。因为我们坚持认为,每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都是基于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中国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而且实践已经证明这条道路不仅使14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和落后,也让中华民族再次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071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列举美国发起冷战的表现及苏联的反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媒体认为中美“新冷战”正在成形的依据及中国的观点。
4 . 下列交通成果最早源于日本的是
A.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B.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C.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D.米迪运河的开通运营
2022-03-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世纪90年代,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文化扩张态势,欧洲举起了“文化反击战”的旗帜,竭力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利益。在影视领域,“美国大片”快速抢占中国市场,不仅获取了大量利润,而且潜移默化地向国人输入西方的价值观念。据此可知(     
A.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B.欧洲联合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C.文化渗透成为美国对外惯用伎俩D.全球化浪潮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2023-03-2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一单元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表(1494—2020年)


材料二   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欧盟、俄罗斯、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会保持一个不太短的历史时期。等到世界几大力量中心的实力对比大体均衡,也就是各大极中,没有一个极能对其他极占压倒优势时,多极化就形成了比较均衡、稳定的国际格局。要达到这一步,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单秀芝《发展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全球领导权周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022-07-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8年,杜鲁门的一名顾问强调:“美国已经证明(对日本)拨款是正当的,既因为一个胜利者对其前敌人承担了某些义务,又因为在经济上稳定的政府是进行战争和确立军事占领的长期目标的先决条件。”该顾问所说的“长期目标”指的是(       
A.扩大经济援助B.遏制共产主义C.对日去军事化D.单独占领日本
2022-08-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马岛之战是指1982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马岛战争前,英国经济长期停滞,撒切尔夫人改革推行不力,经济萧条。国际上,美苏开始了“新冷战”,美国迫切需要欧洲盟国的支持。阿根廷国内则因为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军政府信誉危机,迫切希望转移国内视线。英阿两国并不热切的外交斡旋失败后,阿根廷首先开战,然而很快,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获得了完胜。撒切尔夫人个人威望高涨,并成功连任,得以继续推进其改革,英国经济重现活力。英国借助战争胜利重振了其大国地位,有力地证明了,它的外交政策“不光是没完没了地从昔日帝国的阵地上撤退,起码在涉及英国的重大利益时,只要有美国的声援,哪怕是美国保持中立,并且在不与苏联发生直接时抗的情况下,它还是能够运用军事力量来解决某些问题的”。撒切尔夫人还借助战争强化了英美特殊关系。

——摘编自马维强《20世纪英国转折点上三次局部战争的影响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根廷与英国马岛之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岛之战对英国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冷战世界一分为二,不仅体现在“铁幕”两侧以政权组织形式为特征的全方位对抗,也体现在各种社会和文化属性的跨国组织的对抗。1946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学生联盟筹备会议上,来自38个国家300位代表达成了共识-全世界学生团结起来防止法西斯复兴。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国际学生运动内部的形势变得紧张。1948年,一些美欧学生组织指责国际学生联盟日益倒向苏联,其后,美国、瑞典、爱尔兰等国学生会组织纷纷退出国际学生联盟。1950年,西方国家学生团体在斯德哥尔摩成立国际学生大会,正式发起了对国际学生联盟的反击。双方都希望成为世界学生运动的最大代表者,国际学生运动自此走向彻底的分裂。然而,随着美苏多次制造核战争边缘事件,特别是随着国际层面学生交流的增强,学生群体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并且日渐形成反现有冷战国际体制的共识,国际学生运动转而推动了冷战进入缓和的进程。

——摘编自张杨《“学生冷战”及其悖论——以国际学生大会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生冷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国际学生运动发生的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美国成立战略情报局开展对外秘密战。二战后战略情报局虽然被解散,但其骨干成员大多被招募进 1947年成立的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内设一个"特别项目署"的机构,负责策划指导对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隐蔽行动。"隐蔽行动"包括任何相关的秘密活动;宣传战、经济战;预防性直接行动,包括破坏,反破坏,爆破拆毁,撤离疏散;颠覆敌对国家,包括援助地下抵抗运动、游击队和难民解放组织"。心理战是"隐蔽行动"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对苏东集团展开猛烈的心理战,诋毁苏东政府和社会制度,鼓吹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鼓动苏东人民造反。从冷战的历史来看,"隐蔽行动"就是美国为达到搞垮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的而采用的特殊手段。"隐蔽行动"对冷战的作用非同小可,它起到了非武力颠覆的作用。

——摘编自白建才《美国对外采取"隐蔽行动"战略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外采取"隐蔽行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2022-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