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B.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C.经济危机的困扰D.冷战对抗的需要
2022-09-19更新 | 381次组卷 | 36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会因其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不复存在而削弱。但截至目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已达120个。不结盟运动成员数目的不断增加反映了(     
A.冷战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B.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C.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D.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共同利益
3 . 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说明(     
时间事件
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A.美苏两极格局正在形成B.美国以欧洲为对外战略重点
C.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D.战后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壮大
2022-09-06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43年,《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发表,该文强调大国合作,尤其是美苏合作,透露出罗斯福对战后安排的一些设想。但1945年杜鲁门就任总统后,逐渐改变了大国合作的政策,把苏联看作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B.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C.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存在冲突D.两位总统存在激烈利益之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句话,“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A.控制西欧和遏制苏联B.遏制亚洲和称霸世界
C.输出资本和对抗苏联D.复兴欧洲和干涉中国
6 .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北约”的成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约”的成立
2022-04-23更新 | 216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021-10-03更新 | 648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8 . 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率先挑起了冷战。美国发起冷战的标志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实施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0 . 20世纪,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之满足。”上述认识的出现源于
A.英国光荣革命的成功B.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C.世界两极格局的确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021-05-23更新 | 468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