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自身实力的削弱B.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C.经济危机的困扰D.冷战对抗的需要
2022-09-19更新 | 381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独立之初就将欧洲视为美国文化上的对立面,政治上奉行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大陆主义。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开始突出美欧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强调美欧休戚与共。二战后,“马歇尔计划”名义上是帮助欧洲经济重建,但通过资本、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将欧洲纳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     
A.表明美国与欧洲文化本质上是相通的
B.意在与欧洲争夺世界政治和文化霸权
C.标志着美国从大陆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D.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3 . 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市场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
A.英法关系恶化B.西欧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D.欧洲联合进程有终止的危险
4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2021-10-03更新 | 653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6届四川攀枝花十二中高三下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两极格局下,美国通过各种援助法案,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及现代化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也开始这样做,并希望一些新独立的国家通过苏联的支持和采用苏联的现代化模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美苏的这种做法
A.直接促成了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形成B.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影响了第三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选择D.缓和了冷战过程中的世界紧张局势
6 . 有学者认为,战后欧洲的分裂不从杜鲁门主义开始,亦不从北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最合理的是,马歇尔计划
A.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运用B.直接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
C.具有控制西欧拉拢东欧的双重企图D.通过经济援助造成欧洲事实上分裂
7 .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8 . 1991年4月日本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述情况表明日本
A.开始谋求独立的对外政策B.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步伐
C.急迫地开拓海外市场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021-08-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二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的背景是(     
A.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B.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C.亚欧政治力量失衡D.不结盟运动迅速开展
10 . 1947年,苏联和保加利亚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以及苏联政府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500万美元商品贷款的协定;到1948年底,苏联还分别同匈牙利、波兰南斯的夫、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类似协定。这些协定的签订
A.直接导致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B.抵制了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
C.导致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D.强化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经济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