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
2019-01-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提升卷II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材料二: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三:接受马歇尔计划的西欧国家,其经济计划受美监督,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率。为促使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与美国一致,美利用“马歇尔计划”使法国就范。
(2)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
材料四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3)材料四中所说的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它们关系的改变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五: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六: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99日)


(4)根据材料五和材料六,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018-02-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欧共体成立后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下列与之有关的评述,正确的是
A.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B.促进西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D.导致美苏两极格局迅速瓦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材料二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材料三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同实力的国家应如何合理参与国际事务?

2008·上海·高考真题
6 .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 “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2016-11-18更新 | 641次组卷 | 4卷引用: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A、B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