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得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增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的反对。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 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经济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放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乱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的改革进程。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

——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刊)


材料三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几乎筋疲力尽。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在前苏联提供援助。便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洲复苏而使出那么多钱。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25日)


请回答:
(1)马歇尔声明“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的。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有关文字对此加以简要评价。
(2)参照材料一和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
(3)材料三与材料二表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新马歇尔计划”的调整明显下降。试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2018-07-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2 .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形成
C.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欧洲共同体成立
2018-09-02更新 | 368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79年12月,苏联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阿离汗战争,战争到最后给交战双方甚至给东方和西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突然发动政变。达乌德被推翻,这一被阿富汗人民民主党自称为“四月革命”的事件,不仅把阿富汗带入了国内政局的大动荡时期,而且开启了苏阿关系的新局面。莫斯科视阿富汗为自己的准卫星国,开始全方位、大规模地援助阿富汗。阿富汗革命被苏维埃化,国内改革没有考虑到阿富汗自身的文化价值及传统,不仅不被人民所理解,而且逐渐丧失了人民的支持。1979年9月,阿明在与塔拉基的权力斗争中胜出,对内展开了新一轮清洗,旗帜派、塔拉基派、伊斯兰派、保皇派均造受打击,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对外则采取了疏远苏联、接近美国的政策,而这是莫斯科所不能容忍的,在各种原因的促动下,苏共高层做出了出兵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扶植卡尔迈勒政府的决策。

1979年底苏联出兵阿富汗后,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国际社会对莫斯科黩武主义的担心,没想到如此迅速地变为现实。苏联出兵后,非但没有实现巩固阿富汗亲苏政权的政治目的,反倒因自己“入侵者”的角色,激起阿富汗伊斯兰抵抗力量的扩大与联合,加上美国、巴基斯坦、“伊朗和沙特等国的介入,战争不断升级,而各方又缺乏政治解决的诚意,导致战争陷入长期化,直到1989年2月,苏联军队才撤出阿富汗。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

(1)根据材料作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高汗撒军的原因。

2018-02-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市级统测(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4 .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菜德雷这样评论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量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B.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C.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
⑴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材料二
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⑵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是怎样的?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⑶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很多权力中心”主要指指哪些力量?
材料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照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⑷材料三、四中,反映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6-11-18更新 | 7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2016-11-27更新 | 465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